構建“引育用留”閉環生態 打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圈
貴州大學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堅持人才強校戰略,把人才視為第一資源,全力打造“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環境,在人才引進、培育、評價和人事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開拓創新,積極構建近悅遠來人才生態。國家級人才數量大幅增長,學校現有國家級人才91人,其中頂尖人才8人、領軍人才49人、拔尖人才34人。涌現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模范教師”等育人楷模。
平台賦能:構筑人才發展立體矩陣
“一到貴州大學,學校就根據我的科研方向,全方位支持組建深地工程災變防控與智能建養科研團隊,並與貴州能源集團共建能源智能開發與高效利用全省重點實驗室,讓我快速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2023年,貴州大學從山東引進的國家級人才文志杰表示。
“貴州大學目前建有81個省部級科研平台和3個新增的國家級科研平台,這些平台成為我們引才的強磁場。同時,我們還根據引進人才的需要,為他們量身打造適合各自開展科研工作的平台。”貴州大學黨委組織部負責人說。
除了搭建科研平台,貴州大學還積極為引進的人才創造干事平台,聘用任命新引進的科技創新人才擔任二級單位負責人,讓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在學校發展建設中當主角、挑大梁。
馮毅雄是從浙江大學引進的國家級人才,組團式幫扶啟動后,他擔任貴州大學機械學院院長,並和學院成立的團隊一起,確立“建團隊、提學科、促轉化”三大目標,以共建大平台、攻克大項目為突破口,實施“山海協作·同心育人”項目,獲批教育部“立德樹人機制綜合改革試點”,入選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目前,由他領銜的實驗室正全力加速推進項目實施。“我們要將浙江大學機械學科的先進經驗與貴州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需求相結合,全力提升貴州大學機械工程學科實力。”馮毅雄說。
同時,貴州大學積極把握國家級重大人才項目向西部高校的傾斜政策,舉全校之力積極物色動員校外人才依托貴州大學申報人才項目。
培育體系:構建人才成長全周期支持
在大力引進外來人才的同時,貴州大學堅持自主培養,出台了《國家級人才培育工程工作方案》,緊扣發展需求,建立多層級培育體系,完善全方位評價標准,讓人才在不同成長階段各得其所、各展所長。探索實施國家級人才培育工程,為每位培育對象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培育方案﹔深入落實教育評價改革,開創性設置“青年英才”“一流學科特區人才”等一系列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加快人才發展成長的特設崗位,形成注重工作實績、激勵奮發作為、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圍﹔實施標志性科研成果培育計劃,組織培養潛力人才圍繞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產出一批水平高、分量足、影響大的標志性科研成果,為提升學術影響力和個人競爭力奠定良好基礎。
貴州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朱滿德說,“學校設立各類項目資助青年教師的科學研究和成果出版。剛入職的時候,我通過申請學校的引進人才課題、青年課題等,獲取獨立科研的‘第一桶金’,解決了起步階段的科研資金問題,也實現成果孵化,奠定了自己后續更高級別科研項目申報的基礎。”
本碩博都畢業於貴州大學的吳劍,目前已經成為一名國家級人才。“20多年來,學校給予我全面而深厚的支持,在多個維度為我的深造與成長提供了堅實助力。”吳劍表示。
同樣在貴州大學成長為國家級人才的楊文超認為,從他進入學校工作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學校對他成長的全方位托舉,“這種托舉貫穿於我能力提升、科研探索乃至職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可以說為我們搭建了終身學習的平台。”
服務創新:打造人才無憂生態圈
“我們在每一個院系、二級單位都設立了人才專員,他們負責為人才整合住房保障、家屬安置、子女入學等方面政策,當好‘貼心管家’,為人才解憂,為引才賦能。”貴州大學人事處負責人說,目前,在貴州大學二級學院和科研機構常設的人才專員隊伍有60多人。
2022年,國際知名的農業昆虫與害虫防治專家、美國和英國皇家昆虫學會會員Guy Smagghe教授全職受聘於貴州大學。也是從這一年起,貴州大學農學院專業對口的劉冬冬成為該學院的人才專員,協助Guy Smagghe教授處理日常和科研工作。“我們協助教授解決住房問題,提供日常翻譯服務,協助處理銀行開戶、醫療保險等生活事務。在學術科研方面,我們協助他熟悉實驗室設備,建立科研團隊。”
“入職以來,學校在工作待遇、愛人就業、孩子上學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讓我沒有了后顧之憂。”提起貴州大學對自己工作的支持,文志杰滿意地表示。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學校從實驗室到生活圈的那種‘物質保障+發展空間’的雙重關懷,讓我們能潛心深耕,又能立德樹人。”楊文超說。
貴州大學通過構建“引育用留”閉環生態,實現國家級人才數量5年內翻番的突破,更形成了“引進一名人才、帶動一個團隊、振興一個學科、服務一方產業”的鏈式效應。今后,貴州大學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務實的舉措,讓人才與學校相互成就,共同書寫貴州大學的奮進篇章。(康瑞、陳芳、游筱)
相關閱讀——“黨建領航·貴大奮進路”系列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