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不止“紙上談”,碧江煙草“花樣”守護煙火日常

如何讓法律從紙面走進生活?如何讓法治成為群眾耳邊的清風、腳下的道路?碧江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一次次有溫度、有力度的普法行動,寫下了自己的答案。從辦事窗口到社區網格,從校園課堂到市集巷陌,碧江區煙草專賣局用切實行動讓法治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是服務大廳,也是法治宣傳“微陣地”
碧江區煙草專賣局服務大廳,不僅是便捷辦事的窗口,更是法治傳播的前沿陣地。精心布置的法治宣傳展板、隨手可取的普法折頁,內容圍繞《煙草專賣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多部法律法規。法治元素與政務服務有機融合,讓大廳成為群眾“看得見、聽得懂、用得上”的法治課堂,使法治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浸潤人心。
工作人員在受理許可証申請、接受零售戶咨詢時,主動解讀相關法律條款與注意事項,真正實現“辦一項業務,普一次法”。“本來只是來辦証,沒想到還學了不少法律知識!”不少零售客戶這樣反饋。大廳常設的咨詢窗口,已成為群眾“問法解惑”的首選站。
進社區、趕大集、入校園,普法不走“尋常路”
在今年民法典宣傳月裡,碧江區煙草專賣局借著鄉鎮趕集日人多熱鬧之勢,組織普法講師與志願者奔赴川硐、滑石鄉等地,不僅開設“民法典流動講堂”,用本地方言講解民間借貸、租房糾紛等熱點問題,還以“以案釋法”小劇場的形式,生動演繹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吸引近百名群眾駐足觀看、踴躍參與,讓法律知識,在歡聲笑語中悄然入心。
碧江區局執法人員在兩板橋社區開展普法活動。
與此同時,碧江區煙草專賣局積極探索“社區+煙草”普法新模式,主動與兩板橋社區對接,開設法治宣傳欄,將普法活動直接開展到居民院壩中。專賣局工作人員通過實物對比、宣傳展板、現場講解,向社區居民傳授真假卷煙鑒別技巧,還圍繞常見涉煙違法行為問題,講解案例、提供法律建議,讓消費者在“家門口”解決法律困惑。
碧江區煙草專賣局始終關注青少年成長,深入轄區中小學校,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剖析、趣味問答等形式,與學生們熱烈互動,講解吸煙危害、電子煙管控政策及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知識等,引導學生樹立法治意識,讓法治春風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碧江區局執法人員在校園內向學生宣傳法律知識。
釋法至終端,為零售客戶筑牢“法治護欄”
碧江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始終堅持服務與管理並重,將普法融入監管與服務全流程,積極營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營商環境。
面向新辦証零售客戶,工作人員把握“面對面”辦理契機,開展“一對一”精准普法,詳解《煙草專賣法》及實施條例中關於許可証使用、貨源供應、經營規范等內容,明確違法責任與后果,幫助客戶在起步階段就扣好“規范經營的第一粒扣子”。
在日常走訪中,客戶經理圍繞“能否向未成年人售煙”“禮品煙回收是否合法”等常見問題,為零售戶劃清紅線、標明底線,引導其自覺規范經營。通過定期舉辦專題培訓,聚焦“真煙異常流動”“串碼銷售”等突出問題,系統解讀煙草專賣法律法規與政策,持續增強零售客戶的誠信意識和自律能力,攜手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法律不止是存在於紙面的條文,它應該是一種日常、一種習慣、一種信仰。碧江區煙草專賣局未來將持續探索更鮮活、更貼近群眾的普法形式,推動法治宣傳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以法治的清泉滋潤人心,以規則的力量守護煙火人間,共同書寫法治建設與社會和諧的新篇章。(文/圖 王世君、何慧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