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貴州岑鞏縣第一中學教師熊國錦走出大山之后又回鄉從教

“我也想成為‘點燈’的人”(為夢想奔跑)

本報記者 黃 嫻
2025年09月16日08: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秋天的雲霧在群巒間繚繞,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第一中學的教室裡,不時傳來清亮的問答聲。一名年輕教師正在跟學生討論課件上的內容。

教師名叫熊國錦,4年前,他從這所中學考入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后,他又回到了母校,成為新任地理老師。

“為啥回來?”不止一個人這樣問他。母親紅著眼眶嘟囔:“好不容易走出去,到時候還要回來?”父親悶著頭,半晌才說:“當老師清苦,在山區更苦。”

作為山裡娃,熊國錦知道大山裡教育的不易。但也正因如此,他更懂得回鄉從教的意義,“有人曾為我點亮過一盞燈,我也想成為‘點燈’的人。”

“小時候有次生病,老師背我去醫院,不光墊付了醫藥費,第二天我去還錢時,她堅決不收,還說‘有困難隨時找我’。”這句話像一粒種子,在熊國錦心裡扎下了根。

2021年夏天,高考剛結束,學校老師在班級群裡轉發“優師計劃”的招生信息——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定向培養優秀教師,免學費、住宿費,還有生活補助。

“既能實現教師夢,又能反哺家鄉教育,這不正是我期盼的嗎?”熊國錦說,看到“優師計劃”的那一刻,自己“突然找到了未來方向”。於是,他沒有猶豫,在志願表上填下了北京師范大學,成為該校首屆“優師計劃”師范生。

北京師范大學開學典禮上,校長致辭裡的一句話——“用腳下的泥土作為成長的養分,讓實踐成為砥礪前行的磨刀石”,多年來,像釘子一樣釘在熊國錦心上。

“‘優師’二字不是光環,而是責任,是真本事、硬功夫。”他把這句話寫在了筆記本扉頁。4年求學,熊國錦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未來教師素質大賽。為了准備參賽教案,他翻閱了上百篇優秀教案,還特意視頻連線母校教師請教當地學情﹔2023年暑假,熊國錦組織40多名大學生到岑鞏縣開展為期兩周的支教活動,支教實踐覆蓋2000多名當地學生。

“因為你,我也想成為人民教師,在家鄉為更多孩子點亮夢想。”落款米雪、楊月……這是來自岑鞏縣第一中學的5名學生寫給熊國錦的信。受熊國錦激勵,這5名學生高考時都選擇報考北京師范大學,有4人成為“優師計劃”師范生。

如今,站上母校講台的熊國錦充滿信心,“‘優師計劃’教給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先進的教育理念。”他用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看見遠方的一扇窗。“是教育改變了我,我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帶更多山裡娃走出去!”熊國錦說。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5年09月16日 第 08 版)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