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印江:秋茶滿山全面採收 全鏈發力擴產增效

秋日的貴州省銅仁市印江自治縣,層林盡染中透著點點新綠,這抹獨特的“秋日青”,是該縣萬畝茶園在季節更迭中迸發的生機,當地茶農、茶企抓住這一“生態信號”,正加緊採收秋茶青,趕制新訂單,全鏈發力擴大茶產量和產值。
近日,梵淨山下的印江自治縣26萬余畝茶園又迎來了一年的採摘轉換期。在印江自治縣中興街道夫子壩村生態茶園基地,秋天的第一茬茶青長勢正盛,四五十名採茶工身背茶簍,手指翻飛,按照三葉一心的採摘標准,加緊採收新茶。
採摘好的茶青。
據印江自治縣中興街道夫子壩村生態茶園基地採茶工人尹醒萍介紹,採茶工人每天採三葉一心,一天能採七八十塊錢,茶青兩元錢一斤。
茶青採摘后,一車車鮮葉被迅速運往貴州印江經開區的宏源茶業有限公司。這裡,新投產的新茶飲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運轉——揉捻機、烘干機高速作業,鮮葉在機器中翻滾、脫水,最終化為符合農夫山泉標准的新茶飲原料。
2024年,貴州宏源茶業有限公司陸續投入1000余萬元,新增一條新茶飲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可實現鮮茶青加工4萬斤,今年,該公司與農夫山泉達成2400萬的合作訂單,成為其新茶飲原料的核心供應商。
新茶飲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運轉。
貴州宏源茶業有限公司新茶飲生產車間負責人萬再卿介紹道:“目前,公司與國內500強企業農夫山泉圍繞新茶飲產品原料供應達成合作,農夫山泉給公司制定的年度生產任務是年產量突破2000余噸,年產值突破8000余萬元,目前公司投入使用的新茶飲車間正在加班加點生產中,每天茶間加工量達4萬余斤。”
新茶飲原料代加工生產火熱,初制、精制茶作為印江秋茶出口的另一“主力軍”,其茶產品遠銷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在印江經開區,眼下以貴州茶投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代表的5家初制、精制茶企業正滿負荷運轉,工人熟練操作色選機、拼配機生產出口訂單。
新茶飲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運轉。
“我們公司的精致茶是在粗制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原料特別充足,一年四季都是滿負荷的生產狀態。前兩個季度我們已經出售了原料500噸,生產好的訂單現在大概有300噸,下半年的話,我們公司計劃再投入一條生產線,今年的目標是向4000萬的產值發起沖擊。”貴州茶投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丹丹說。
印江自治縣中興街道夫子壩村生態茶園基地。
近年來,印江圍繞“打造黔東生態茶業示范區、黔茶精制加工貿易區、貴州花果紅茶第一縣”的“兩區一縣”目標,構建“五帶三園”產業格局,形成“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體系。並通過對夏、秋茶資源的深度挖掘,讓過去受限於採摘成本與市場認知,常被視為“雞肋”的夏秋茶,如今通過機械化採摘與精深加工,成為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黃金葉”。
印江自治縣中興街道夫子壩村生態茶園基地。
印江自治縣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魏厚達表示,“今年來,印江縣茶產業實行區域中心企業‘全季節生產、滿負荷運行’,逐步形成‘初制標准化、精制規模化、拼配數據化’的茶產業發展格局,實現夏秋茶青全面下樹率達90%以上,預計產量1100噸,產值1.8億元,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重要支撐。”(圖/文 王東、鄒雪慶、張麗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