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投貴州金元金沙柳塘煤電項目征地拆遷工作跟蹤紀實
“五個草帽”電力人

在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柳塘鎮,五個頭戴草帽的電力人正在鄉野山林間翻越奔走,用腳步丈量著未來即將屹立於此的能源基地。
自國家電投貴州金元金沙柳塘(2×660MW)煤電項目通過國家電投集團項目核准后,為快速推進項目,確保按照時間節點開工建設,貴州金元黔北電廠成立項目專班,將籌備辦人員劃分多個專項小組,以丁明奎為首的五人黨員突擊隊負責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每日奔走在項目規劃用地的住戶之間。
工作中的草帽電力人。
從黎明到深夜的堅守
每天早上7點,總是有一輛車從黔北電廠候班區駛向金沙縣柳塘鎮,直到夜色下沉才會載滿一身疲憊歸程。
自項目獲得核准以來,“趕工期、抓效率、快推進”成了籌備辦所有人秉持的工作理念,為了盡快完成項目前期工作,征地拆遷突擊隊成員每日早出晚歸,以近乎“996”的工作模式,斡旋於各個賠償對象之間。“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水,每天奔走上下,沒有固定的地方,帶太多水又不方便爬山,有時候一天都不怎麼喝水。”水這個最稀鬆平常的事物,成了困擾突擊隊成員最大的問題。
工作中的草帽電力人。
“目前還沒有設置固定的辦公地點,中午我們就隨便找個就近的地方吃飯,順便坐著瞇一下,但多數時候吃了飯又接著忙碌。”突擊隊成員張角話語輕鬆,但事實遠比他口中描述的更辛苦。
項目規劃用地離黔北電廠僅二十余分鐘的車程,但為了節約時間盡快推進征地拆遷工作,他們選擇就在柳塘鎮留守,隨時准備陪同居民復查,有時測算區域離鎮上的街道遠,上下山困難時,就選擇一整天不吃飯不喝水,烈日當空,嘴皮的干癟表示他們很需要水源,但腳步的堅定展現著為保工期的決心。
在荊棘中找尋坦途
“大姐,有沒有針?有一顆刺扎進手裡了,要把它挑出來。”34度的陽光照射下,有一個眉頭緊皺的身影,剛剛陪同住戶翻山計算賠償樹木數量的殷政萬不慎被植物的刺扎入手中。住戶大姐常年居住鄉野,並未用針便熟練地將刺給挑了出來,殷政萬也一笑而過繼續核對數據。
工作中的草帽電力人。
在這一年中暑氣最重的時節,山林裡的生機也最為勃發,荊棘叢生,草木瘋長,蛇虫鼠蟻離穴游走,又恰逢幾日細雨,山間道路泥濘濕滑,陽光照射潮氣蒸騰,在這個時期深入山林核實測算樹木數量,即便做好防護,木刺入肉也難免是家常便飯,但這些在住戶大姐和拆遷小隊看來都是稀鬆平常的小事。
“那天運氣不好,一個草籠裡居然有一個小蜂窩,路過時驚擾到蜜蜂,被追著叮了幾下。”劉進今年調入籌備辦參與拆遷工作,冰袖之下粗壯的手臂原來是被蜜蜂叮咬后的腫脹。仔細看來,突擊隊每位成員的手臂,或是面頰,或是腿部,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負傷,但最令人感慨的是他們都已經習以為常。
在耐心中開創共贏
“如果測算的數據住戶不認可怎麼辦?”
“那就陪著他們不斷重新核算,直到結果雙方都認可為止。”
一個項目從構思設計到落地建成,征地拆遷並不算裡面難度最高的工作,但絕對是復雜程度較高的幾項之一。項目的規劃用地涵蓋有居民住房、農業用地以及墳墓,更有桂花、梨樹、金彈子等具有一定價值的植物,涉及賠償人員點多面廣,紛繁復雜,溝通成了最大的問題。
工作中的草帽電力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過往“拆二代”“暴發戶”的歷史遺留形象影響下,征地拆遷的利益糾葛雙方往往很難順利完成溝通,如何讓此次征地拆遷工作順利開展,又不傷害企業利益?“公正、公開、有耐心、有態度”是丁明奎給出的答案。
在所有賠償事物的測算過程中,都由柳塘政府人員和黔北電廠黨員突擊隊成員共同陪同,由賠償物持有人在規定條件下自己拿著測量儀器進行“圈地”,並對佔地賠償情況在鎮政府進行公示,對測算結果不認可的,突擊隊成員再陪持有人進行復查,一遍一遍山林奔走,一棵一顆樹木標記,用耐心復查到雙方認可,打消顧慮,贏得雙方共贏。
在柳塘鎮的山林間,這支黨員突擊隊用早出晚歸的堅守、直面傷痛的堅韌、不厭其煩的耐心,將征地拆遷這一“復雜題”解成了“共贏卷”。他們腳下的泥土、身上的傷痕、手中的卷尺,不僅丈量著能源基地的藍圖,更丈量著基層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正是這份盡職盡責的付出,為國家電投貴州金元金沙柳塘(2×660MW)煤電項目的順利開工筑牢了根基,也讓“共贏”的種子在鄉野間悄然生長。(圖/文 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