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暗流鎮:“小果蔬”激活鄉村振興“大能量”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貴州省清鎮市暗流鎮立足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稟賦,錨定“特色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方向,大力培育優質果蔬種植產業,讓一串串葡萄、一個個黃桃、一畦畦蓮花白,成為激活鄉村資源、帶動群眾增收的“金鑰匙”,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暗流河畔的葡萄園。沈建華攝
眼下,走進暗流河村富雲合作社果蔬種植基地,大棚裡沉甸甸的葡萄串挂滿枝頭,果農們穿梭其間,忙著剪下成熟葡萄裝箱打包﹔大棚外,一片片翠綠的蓮花白整齊排列,葉片舒展,長勢喜人,整個基地充滿生機與活力。富雲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以每畝600元的價格盤活了暗流河村250畝土地,其中50畝種植葡萄、200畝種植蓮花白,形成規模化、特色化種植格局。產業發展的紅利直接惠及村民,暗流河村、關口村每年約3000人實現就近就業,村民既能獲得土地流轉收益,又能通過就近務工增收。村民王興貴便是受益者之一,“以前種玉米、土豆隻夠糊口,現在土地流轉有租金,在基地打工每天能掙90塊,一年下來能攢不少錢。”像他這樣的村民還有不少,大家實現了“土地流轉收租金、務工增收賺薪金”的雙重收益,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與此同時,木刻村的特色種植也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在黃桃種植大戶吳佩龍的果園裡,他正熟練地除草。作為村裡的種植能手,吳佩龍2022年返鄉承包了5畝土地試種黃桃,2024年進入豐產期,每畝產量達5000斤。今年,他將種植規模擴大到20畝,預計中秋、國慶前后黃桃成熟,有望成為市場“新寵”。為豐富種植結構、降低市場風險,他還引進了5畝梨子,拓寬了增收渠道。目前,其基地已帶動周邊41戶群眾就業,務工人員每天收入150元,讓村民在家門口分享產業發展成果。
暗流鎮的蔬菜種植基地。胡約姣攝
從暗流河村的葡萄、蓮花白,到木刻村的黃桃、梨子,特色果蔬種植正成為激活鄉村資源的“金鑰匙”。一個個特色種植基地不僅種出了豐收的希望,更激發了鄉村振興的新活力,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鄧羽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