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江口:作風之變暖民心 服務之力惠民生

2025年08月18日16:59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現在辦事太方便了,取一個號就能在一個窗口辦完所有事。”在貴州省江口縣政務服務中心,剛辦完不動產登記的市民王女士拿著嶄新的不動產權証書,臉上滿是笑意。梵淨山景區附近的餐館裡,游客李女士看著牆上公示的食品安全檢查結果,安心地對同伴說:“這裡的后廚情況一目了然,吃得放心,玩得才舒心。”從政務大廳的高效服務到餐桌安全的細致守護,從社區裡解決漏水難題的忙碌身影到鄉村中上門護理的暖心腳步,江口縣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始終以作風建設為抓手,把學習成效轉化為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的實際行動,讓群眾的獲得感在一件件實事中不斷升溫。

服務跟著需求走 民生保障暖心頭

“癱瘓在床多年,換尿管要請人抬去醫院,現在護士上門服務,真是解決了大難題。”雙江街道槐楓村患者楊某的家屬,對江口縣人民醫院的“互聯網+ 護理服務”贊不絕口。7月28日,護理團隊按預約上門,為楊某更換留置導尿管,專業細致的服務讓家屬動容。目前,該醫院通過微信公眾號提供鼻飼管置管、傷口換藥等上門服務,讓高齡、失能群體在家就能享受專業護理。

江口縣人民醫院提供鼻飼管置管、傷口換藥等上門服務。

江口縣人民醫院提供鼻飼管置管、傷口換藥等上門服務。

在全縣105個行政村,“兩清兩改兩治理”行動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官和鄉組建的“背街小巷攻堅隊”“黨員突擊隊”,不僅拆除了多處私搭亂建,還清理了巷道內堆積多年的雜物,原本狹窄難行的巷道拓寬了近1米,村民們出行的路越走越寬了。德旺鄉堰溪村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民積極創建衛生家庭,村民老楊家因為庭院干淨、物品擺放整齊,獲評首批“衛生家庭示范戶”,之后他主動加入村裡的環境治理隊伍,每天義務清掃村道。

團縣委組織的志願服務同樣延伸到基層末梢。為杜絕“走過場”“擺樣子”,團縣委深入景區、農村(社區)調研,精准對接需求,開展了景區服務、助力中高考、青春期保健知識講座、“五防”自護教育、暑托班等務實活動,服務群眾6000余人次。“暑托班不僅幫我們照看孩子,還教孩子知識,真是解了家長的后顧之憂。”雙江街道家長陳女士稱贊道。

實事辦到心坎上 黨的溫暖入人心

“因屋頂漏水,向社區反映后,沒過幾天就來人修好了,下雨天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雙江街道興隆社區易地搬遷安置點居民楊阿姨看著新做的防水屋頂,笑得合不攏嘴。雙江街道興隆社區將學習教育與“我為群眾辦實事”結合,開展“聽民聲,暖民心”大走訪20余次,覆蓋150余戶,解決了屋頂防水、集體土地征收款發放等4件民生難題,其中103戶466人的187332元征收款,目前全部發放到位。在閔孝鎮魚良溪村,一場特別的發放儀式溫暖了許多家庭的心。7月25日,8戶生育三孩的家庭代表接過了1萬元現金補貼,這標志著全市首個村級三孩生育補貼政策正式落地。早在2023年5月,該村黨支部就響應國家優化生育政策號召,積極盤活村集體經濟資源,探索村級三孩補貼。通過入戶宣傳、村務公開欄公示、村民代表會議解讀等方式,讓政策家喻戶曉。村民張小玲拿到補貼后激動地說:“這筆錢解了燃眉之急,村裡想著我們,心裡暖乎乎的。”

工作人員全天候巡防勸阻。

工作人員全天候巡防勸阻。

在縣城,多部門聯合開展的市容秩序整治持續進行。在雙江街道雙月社區,被佔用的人行道變得寬敞整潔,居民散步再也不用繞路﹔龍井社區農貿市場周邊,之前亂停亂放的車輛被規范引導至指定區域,交通擁堵的情況明顯改善。商戶劉大姐說:“以前店門口被攤位、車輛堵著,生意受影響,現在環境好了,來的客人也多了。”

百姓安危挂心上 安全防護織得密

“餐館后廚干不干淨,檢查結果一公示就知道,我們投票選的‘重點檢查店’,整改情況也看得明明白白。”在江口縣某網紅餐館,游客張女士指著牆上的公示欄說。聚焦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江口縣以“你點我查”活動為抓手,將60余家餐飲門店納入群眾投票檢查名單,從“三無”食品使用到餐飲具洗消,全環節排查隱患,檢查過程和整改結果全程公開。

流動攤販的規范管理同樣體現著作風溫度,縣市場監管局、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等多部門聯合整治,對私屠亂宰、違規佔道經營等行為“零容忍”,卻對初次違規的攤販採用“柔性執法”,引導其進入指定區域或農貿市場規范經營。“以前怕被查,現在知道哪裡能擺攤,生意安心,環境也干淨了。”攤販陳師傅的話,藏著城市管理的剛柔並濟。

三孩補貼發放儀式。

三孩補貼發放儀式。

暑期來臨,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牽動人心。江口縣創新建立“三區三防”機制,將危險水域劃為“禁止區”,24小時值班值守﹔把淺灘水域設為“風險區”,全天候巡防勸阻﹔對開放水域落實“監護人在場制度”,無人機、公安天網等科技手段齊上陣,織密安全防護網。

辦事便捷少跑腿 信息暢通暖人心

針對群眾“辦不成事”的堵點,江口縣政務服務中心專門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承諾“1小時內響應、1個工作日內反饋”。不久前,某茶企因關鍵合同原件無法及時提供,大額增量留抵退稅申請遇阻,稅務部門“辦不成事找我”崗迅速疏通渠道,當天就完成辦理,保障了企業正常生產。“從‘來回跑’到‘一次成’,變化的不僅是流程,更是干部的服務態度。”企業負責人的話,道出了政務服務作風之變。

江口縣政務服務中心專門設立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

江口縣政務服務中心專門設立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

江口縣“兩心融合”同樣讓服務效能倍增。江口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融媒體中心“兩心”線上線下協同發力,雙線合一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裡”。縣融媒體中心黨支部以創建“支部黨員理論提升行動、聯建幫扶工作提升行動、融媒助企紓困提升行動、黨員講愛心講奉獻行動”為主題的“黨員幫幫幫”黨建品牌,黨員領導干部、骨干記者深入一線,採寫編輯作風轉變等方面的圖文報道400余篇、視頻180余條,讓防溺水知識、政務服務指南、民生實事進展等信息及時觸達群眾。開辦“鄉村振興·融媒助力”專欄,發布一百余條“山貨”新聞,促進農產品銷售﹔協調愛心人士為貧困學子、困難老人捐資捐物27400元,為30名弱勢群體送去了黨的溫暖。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則結合重要節點開展文藝下鄉等活動近460場次,覆蓋群眾3.6萬余人。“兩中心”聯動發力,既讓黨的好聲音傳遍尋常百姓家,也讓惠民政策落地見效、惠及群眾。

一樁樁“小事”地解決,一次次“用心”地服務。傳遞的是黨的溫度,凝聚的是人民群眾的心。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江口縣各級黨組織一體推進學查改,在“我為群眾辦實事”中踐行初心使命,在磨礪作風裡鍛造過硬本領,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落在行動上,著力解決了一件件群眾急難愁盼的身邊事,把群眾的幸福底色擦得越來越鮮亮。(圖/文 武志亮)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