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賦能鄉村振興!貴州民大學子暑期“三下鄉”奏響和美樂章

七月驕陽似火,貴州民族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微光﹒筑夢”空間行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走進黔南平塘縣者密鎮。自7月18日起,實踐團隊在和平村、拉栗村、六硐村和茂村開展牆繪、支教、調研、規劃等四項活動,以青春之力奏響鄉村振興“四重奏”。
畫筆繪鄉情 牆繪展新風
座談及繪畫現場。
烈日下的六硐村與和平村,牆繪現場宛如熾熱的藝術畫布。民大學子們手持卷尺精准丈量、細致清理牆面舊痕、精心勾勒輪廓線條、逐層鋪展鮮艷色彩,每一個步驟都凝聚著專注與熱忱。山區夏季天氣多變,和平村牆繪期間突降驟雨,志願者們瞬間被雨水淋濕。緊急時刻,村民們的關懷如暖流涌來:他們迅速手持防水布為未干的線稿遮雨,酷暑時還送來冰鎮西瓜與雪糕。
“這些娃娃太辛苦了,我們一定要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朴實的話語讓實踐團成員備受鼓舞,化作持續創作的強勁動力。最終,在汗水與雨水的交織中,牆面展現出黨政建設、鄉村振興、“兩清兩改兩治理”、民俗斗牛、全民健身及民族團結六大主題的生動畫卷。
情暖潤童心 筑夢育新苗
支教活動。
當牆繪勾勒鄉村新貌時,支教課堂正悄然播撒“筑夢”種子。和平村的課堂上,“紙杯乒乓球”游戲讓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折紙課上,“大雁塔”等古建模型在指尖誕生,千年古建智慧得以生動傳播。六硐村的課堂裡,毛南族獨特風情與宇宙奧秘奇妙交融,讓孩子們在毛南族織錦體驗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在天文知識科普中點燃探索宇宙的夢想。實踐團還同步開展理想信念宣講,引導孩子們樹立遠大志向,讓青春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廣闊天地中綻放光彩。
青春入鄉土 調研聽民生
鄉村調研。
期間,實踐團成員足跡遍布者密鎮兩個片區,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調研,系統挖掘民族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資源,深刻體悟“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深刻內涵。從農戶們朴實無華的話語中,成員們真切感受到他們對幸福生活的熱切向往和對家鄉發展的美好期盼。這份真摯情感,讓民大學子更加堅定了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的信念。
隨著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接近尾聲,規劃組師生再次深入六硐村景區,以專業視角規劃民族文化展示場所,精心設計“文旅+農旅”融合發展路線,為提升當地旅游品質建言獻策。
合影留念。
從牆繪的絢麗色彩到支教課堂的知識傳遞,從調研中的民生關切到規劃藍圖的發展願景,貴州民族大學學子以青春智慧賦能鄉村發展,演繹了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共青團平塘縣委副書記陳冠希表示,此次活動充分發揮高校智力與人才優勢,為平塘縣鄉村振興注入了蓬勃新活力。(文/圖 黃小妹、廖米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