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老廠裡的數字“新”曲

三伏天,貴州習酒鎮的空氣中除了夏日熱浪,還帶有陣陣酒香。赤水河穿城而過,河畔邊廠房林立,酒香正源於此。作為當地白酒產業的“龍頭”,貴州習酒已在此扎根七十余年。
蜿蜒的赤水河穿過習酒鎮中心。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走進廠區,老廠房與新產線交織,傳統工人與精密儀器協同工作,“科技賦能”四個字已烙進企業生產脈絡。
新興科技如何賦能傳統企業?
踏入習酒制曲車間,國內首台高溫復合型仿生壓曲機正有序運作。以往,制曲全靠人工,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大曲質量受人為因素影響波動較大。有了仿生壓曲機后,制曲過程變得更加穩定可控。
“機器精准復刻傳統人工壓曲動作,壓制出的曲塊呈完美龜背狀,微生物在其中生長繁殖得更為充分,釀出的酒風味也更加醇厚。”制曲車間負責人表示。
車間內工人正忙著制曲。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除了打造壓曲機以外,習酒還開發了無線溫濕度監測系統,工作人員在監控室就能實時掌握曲房內的溫濕度變化情況,更好指導生產,有效提升曲坯發酵質量。
包裝環節的智能化,同樣體現了一家傳統酒企“數字化轉型”的決心。
走進貴州習酒李子春包裝物流園,一塊寬達20米的LED大屏十分醒目。大屏上,實時顯示著包裝車間的運行情況,方便工人監測生產線運營狀態。
數字監測大屏只是包裝車間數字化轉型的縮影,車間打造的全自動生產線才是“重頭戲”,走進車間,1號線上人工痕跡寥寥。智能定向壓蓋機、自動裝盒機、夾托輸送機……一套包裝流程走下來,“數字化”功勞不小。
智能包裝生產車間流水線。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以前一條包裝線擠滿16人,現在隻需兩人盯著設備。”包裝車間負責人指著全自動流水線表示。過去工人彎腰裝箱、封膠帶,全是人工操作,如今各類智能設備上場,生產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在出廠遠銷各地之前,還有關鍵一環——倉儲。順著包裝生產線一路向前,5個正在運行著的機器人映入眼帘,機器臂有條不紊地將成品酒輸送至托盤,轉到倉儲庫。在5G混合專網的指揮下,AGV機器人搬運速度比人工提升數倍,且差錯率近乎為零。
智能機器臂負責搬運。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赤水河奔流不息,轉型浪潮澎湃向前。從制曲釀造到包裝管理,科技已滲透到生產線的每一處。“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習酒相關負責人強調。(李瑞橋、趙靜、高華、涂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