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石阡:擦亮“甘溪紅”品牌 走實興業強鄉富民路【6】

在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甘溪困牛山紅軍烈士陵園(甘溪點),200座無名烈士墓於青山翠柏間肅然佇立。清明時節,甘溪小學學生馮陳子萱獻上鮮花后動情地說:“無數革命先烈用青春和生命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這童聲穿越時空,激蕩起歷史的回響,也見証著甘溪鄉將紅色精神內化為發展動能的堅定實踐。
近年來,甘溪鄉立足“紅色甘溪·生態佛頂”發展定位,依托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稟賦,傾力打造“甘溪紅”品牌,以紅色文化建設“軟實力”驅動全鄉教育提質、鄉村全面振興。紅色引領帶動農產品銷售額突破500萬元﹔“國字號”招牌接踵而至……一條“紅色鑄魂、產業興鄉、文旅富民”的振興之路正越走越寬廣。
紅色鑄魂:深耕育人沃土,鍛造強鄉之基
甘溪鄉以紅色文化為根脈,以紅色教育為犁鏵,深耕育人沃土,筑牢發展根基。
紅色教育浸潤。甘溪中小學、幼兒園將紅色故事融入教學日常。校歌園歌傳唱紅軍壯舉,“紅領巾”講解員用稚嫩童聲講述1934年紅六軍團絕境突圍的壯烈史詩﹔手抄報、黑板報、“紅色小喇叭”等載體,讓英雄事跡如春風化雨,浸潤師生心田。
高校助力提質。建立貴州師范大學“大手拉小手·助力共成長”結對幫扶機制,2025年7月,共青團貴州師范大學授牌甘溪鄉貴州師范大學“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基地,同時將甘溪小學、甘溪扶堰小學打造為貴師大圖書館閱讀推廣示范點,顯著提升育人品質。
榮譽見証傳承。2025年6月,甘溪小學正式獲批命名“中國工農紅軍貴州石阡甘溪戰役革命英烈紅軍小學”,標志著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的力量在此深深扎根,為鄉村未來撐起一片精神的天空。
整合興業:深挖資源富礦,點燃產業引擎
甘溪鄉深挖紅色資源“富礦”,以創新思維整合要素,點燃產業升級引擎。
陣地功能升級。通過護陵行動、講解培訓、設施修繕、紅色元素分布圖清晰指引,AI語音講解增添智慧體驗及藝術展覽等多項務實舉措,讓紅色遺跡煥發出時代光彩。
創新融合模式。整合鋪溪、甘溪、坪望三村匝道經濟、飛地經濟和非遺等優勢資源,創新打造“紅、農、研、文、旅、拓”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串聯產業“珍珠”。7路公交延伸至陵園,串聯起烈士陵園、甘溪紅葡萄園、炬峰拓展營、坪望親子農場等節點,形成一條亮麗的紅色旅游專線。陵園山腳下“神仙豆腐”店鋪熱鬧吆喝,正是紅色旅游催生新業態、帶動百姓增收的生動縮影。昔日沉寂的紅色遺址,已成為激活鄉村百業興旺的強大引擎。
文旅富民:擦亮金色名片,鋪就共富大道
甘溪鄉以紅色文化為“金色名片”,推動文旅融合,拓寬富民增收渠道,加速共同富裕步伐。
人氣凝聚財氣。紅色文旅蓬勃發展為鄉親們帶來源頭活水。2025年僅清明節期間,共有221批次15620人次的黨員群眾前往石阡縣甘溪困牛山烈士陵園(甘溪點)瞻仰緬懷。這股涌動的“紅色人潮”為沿線農家樂、農產品銷售及特色體驗項目注入蓬勃商機,讓紅色資源真正成為鄉親們口袋裡的“金飯碗”。
品牌助力發展。富民成效贏得國家級高度認可,2025年3月,甘溪困牛山紅軍烈士陵園榮列第七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2025年4月,坪望村獲批“全國文明村”稱號﹔2025年6月,甘溪村再獲中組部“紅色美麗村庄”稱號﹔加上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龍川河流域泉水魚、鱖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鞏固建設,多重“國字號”榮譽為甘溪實踐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無名烈士墓在歲月長河中被沉默守護,甘溪人正以紅色引領筑牢強鄉之基,以紅色產業點燃興業之火,以紅旅融合鋪展富民之路,昂首闊步走在新的長征路上。(圖/文 覃雯)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