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逆行與兩小時跋涉:貴陽銀行人的選擇

6月24日,特大洪水襲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城,貴陽銀行榕江支行營業廳和辦公區被淹。該行客戶經理王思婷的家,就在離支行直線距離僅50米的地方。
看著支行方向不斷上漲的水位,想到庫房、重要空白憑証、信貸檔案、辦公電腦設備,以及眾多客戶的資料都面臨洪水威脅,王思婷毅然決定回到支行,搶在洪水淹沒前,將重要物資和設備轉移到安全地帶。
“那些資料和設備是支行的命脈,關系到無數客戶的利益和災后重建的資金保障,損失了補辦起來太難了,能搬一點是一點!”王思婷說。
電腦主機、打印機、信貸資料……王思婷和同事分工協作,有的負責斷電保障安全,有的負責拆卸關鍵設備,而她則憑著對支行內部結構和物品存放位置的熟悉,沖向存放重要憑証和客戶檔案的區域。一箱箱沉甸甸的憑証、一摞摞關乎客戶切身利益的檔案資料,被她們肩扛手抬,艱難地運往二樓高處,最大程度上保全了支行最核心的資產和客戶資料,為災后迅速恢復金融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就在王思婷和同事們奮力搶救支行物資時,她的“小家”情況急轉直下。洪水沖垮了部分院牆,涌入屋內的水流卷走了不少家具、電器和生活用品,初步估計損失達數萬元。“匆匆忙忙回去看了一眼,心都碎了。”王思婷的聲音有些哽咽,“但行裡損失也很大,還有那麼多客戶等著我們幫助,我不能離開太久。”王思婷擦干眼淚,又立刻返回了支行,投入到更為繁重的災后清理和重建工作中。
貴陽銀行深知災后金融支持的緊迫性。王思婷所在的榕江支行,在自身受災嚴重的情況下,迅速響應上級號召,將工作重心轉向支持災后重建。
王思婷迅速切換回客戶經理的角色。她利用對當地情況的熟悉,積極走訪了解受災企業和農戶的損失情況及融資需求。網點環境還在清理,她就利用臨時辦公點或電話溝通﹔網絡信號不穩,車輛無法通行,她就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步行兩小時上門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她深知,一筆及時的幫扶貸款,可能就是受災戶重建家園、恢復生產的“救命錢”。
在支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王思婷積極參與並成功發放了災后首批幫扶貸款三筆,及時將金融活水注入受災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手中,幫助他們盡快渡過難關、恢復生機,用專業和堅守迅速架起了一座座溫暖的“金融橋梁”。(貴陽銀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