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床上的“光明中樞”!不眠倉庫點亮都江之夜

“吱呀——”一聲輕響,南方電網都江搶險救災前線指揮部物資供應組負責人田維洪從倉庫角落那張簡易行軍床上撐起身子,凌晨1點的寒氣混著機油與泥土的氣息扑面而來。手電光掃過堆積如山的導線、金具、變壓器,他抓起24小時在線的對講機:“10千伏都壩線急需的2公裡線已裝車,5分鐘后發往78號杆搶修點!”這張行軍床,成了南方電網貴州都勻供電局決戰三都二次洪峰戰役中,物資保障體系的“神經中樞”。
南方電網都江搶險救災前線指揮部物資供應組工作人員會議談論物資保障相關事宜。陳文豪攝
當6月28日洪峰再次撕裂貴州黔南三都水鄉,電力設施二次受創,這張行軍床便支在了都江搶險最前沿的物資倉庫。作為物資供應組負責人,田維洪和團隊把“家”安在了戰場心臟。“每天4點卸貨,6點裝配,睡在這裡更方便”——這朴素的“方便”背后,是與洪魔賽跑的極限時間表。行軍床所在處,就是保障“大動脈”搏動的核心,應急照明設備在此分發出征,發電機轟鳴著完成調試,成噸物資通過人背肩扛、沖鋒舟轉運,硬是在塌方斷路中撕開“光明補給線”。
南方電網都江搶險救災前線指揮部物資供應組工作人員清點物資。陳文豪攝
行軍床見証著物資保障的“零時差”響應。每當搶修前線傳來需求,行軍床便即刻“激活”。深夜的緊急呼叫中,軍床在倉庫角落發出不堪重負的“嘎吱”悶響,薄毯滑落在地,露出鏽跡斑斑的彈簧骨架。田維洪赤腳踩進冰涼的積水,抓起倚在床腿的手電——光束劈開黑暗的剎那,渾濁水面泛起油污的虹彩,漂浮的木箱碎片撞上浸泡變形的紙箱。他蹚過齊膝的泥水走向貨架,手電光柱在堆積的金屬件上急速跳躍清點出15套金具,確保物資精准送達故障點。這張床從未真正溫暖——它承載的是斷續的休整、即時的響應,是保障體系高效運轉的“物理支點”。當行軍床成為“永動站”,物資鏈便化作“不眠川”,從6月29日柳江村160戶復電,到7月1日凌晨都江全域光明重燃,每一次開關合閘的脆響,都回蕩著行軍床邊不滅的守候。
南方電網都江搶險救災前線指揮部物資供應組工作人員清點物資。陳文豪攝
洪峰退去,萬家燈火漸次點亮。當最后一盞燈在都江的夜色中亮起,田維洪終於允許自己在行軍床上瞇一會,沾滿泥漿的藍色工作服下,緊握的對講機仍閃爍著待命的綠光。此刻,這張行軍床不再是簡陋的臥具,而是一座精神坐標——它丈量著“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初心厚度,銘刻著“頂得住、供得上”的鐵軍擔當。在重煥生機的三都大地上,這張行軍床所承載的,正是守護光明的永恆誓言。(張程、莫治仁)
南方電網都江搶險救災前線指揮部物資供應組夜間休息。吳吉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