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攜著民生關切 走實解憂之路

2025年07月01日16:38 |
小字號

近日,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正光街道打角沖社區會議室裡,33家企業、商戶代表圍坐成圈。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欣將一疊意見征集表輕輕推到桌中央:“今天咱們不繞彎子,各位在經營中遇到什麼‘卡脖子’難題,盡管提!”

“王書記,我得說說!”為明生活超市劉店長舉起手,聲音帶著焦慮,“超市門口天天被賣菜的佔著,進貨車根本進不來。還有那些三輪車,把人行道井蓋壓得千瘡百孔,修了又壞,我們擔驚受怕!”他的話像石子投入湖面,其他商戶也紛紛打開了話匣子,18條意見建議很快鋪滿紙面。

王欣的筆記本上,“為明超市通道堵塞”“人行道設施損壞”兩條被紅筆重重標注:“這18條建議就是18項整改任務書!”會議一結束,社區工作者、專職網格員楊明起就被緊急抽調,組成專項治理小組。

晨光剛漫過銅仁市碧江區打角沖社區的屋檐,楊明起已經出現在超市門口。68歲的劉奶奶佝僂著背,將沾著露水的青菜碼在褪色的蛇皮袋上,竹筐邊還蹲著賣豆角的張大爺,倆人的攤位幾乎堵住了超市貨梯口。超市理貨員小陳第三次推著裝滿紙箱的手推車出來,車輪卡在菜筐縫隙裡,發出刺耳的摩擦聲。

“劉奶奶,今天能不能往邊上挪挪?這批貨得趕緊上架。”小陳擦著額頭的汗,聲音裡帶著懇求。劉奶奶用圍裙抹了把臉,渾濁的眼睛透著無奈:“娃娃,我這菜要是挪走,誰看得見啊?家裡老伴還等著買藥呢……”

這樣的場景,楊明起早已記不清遇見過多少次。但會議上劉店長的哭訴猶在耳畔,他深知這不是簡單的“佔道”問題。蹲下身檢查凹陷的井蓋時,他注意到旁邊台階上的半塊磚頭——那是菜農為了固定竹筐隨手放的。這個細節讓他心頭一震:這些看似無序的矛盾背后,藏著多少人的生計與安全?

社區會議室裡,一場特殊的會議再次召開。城管副隊長劉寧敲著圖紙:“裝隔離墩治標不治本,三輪車司機繞路就會抱怨。”物業經理老李撓著頭:“勸離賣菜的老人,他們總說‘我就佔一會兒’。”楊明起突然想起劉奶奶布滿老繭的手,掏出筆記本重重寫下:“民生問題不是單選題,既要解‘堵’,更要疏‘困’。”

三天后的清晨,楊明起帶著社區工作人員出現在超市旁的空地上。他們搬來遮陽棚,用粉筆畫出整齊的攤位線,還特意在顯眼處立了塊“便民菜攤”指示牌。“劉奶奶,您看這個位置咋樣?挨著公交站,買菜的人更多。”楊明起扶著老人坐下,順手幫她擺正歪斜的菜筐。劉奶奶摸著嶄新的塑料桌布,眼眶泛紅:“你們這些娃娃,比我親孫子還上心。”

與此同時,城管部門在人行道入口安裝了可移動隔離樁,物業保安老周每天帶著小喇叭巡邏。遇到想上人行道的三輪車司機,他不再生硬阻攔,而是說:“兄弟,前面停車場免費停,咱多走兩步,路好走,心裡也踏實。”司機們漸漸被這份人情味打動,違規現象越來越少。

一個月后的清晨,楊明起再次來到超市。陽光透過干淨的玻璃門洒在貨架上,小陳哼著歌推著貨梯暢通無阻。遠處便民菜攤傳來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劉奶奶正麻利地給顧客稱菜,竹筐旁擺著社區送的“文明商戶”小紅旗。“張主任,現在日子敞亮多了!”劉奶奶笑著招手,皺紋裡都漾著幸福。

暮色中,楊明起翻開已經寫滿的民情記錄本,最新一頁上,“疏堵結合”四個字被紅筆重重圈起。晚風掠過煥然一新的人行道,那些曾經在會議桌上被激烈討論的難題,早已化作基層治理中最溫暖的注腳。(周蘭)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