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州電網公司:全力服務貴州新能源產業做強做優

陽茜
2025年06月24日14:1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作為西南綜合能源基地,今天的貴州正主動搶抓新能源發展風口,實現了由傳統“水火互濟”向“火水風光儲”多能互補的電源結構轉變。從2011年第一個風電項目並網發電、2015年第一個光伏項目建成,到2020年3月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再到目前達到3158萬千瓦,佔貴州省總裝機的39.5%,貴州新能源發展跑出了“加速度”。

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以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促進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加快配套電網工程建設,深化新能源並網服務數字化應用,保障新能源“應開盡開、應並盡並、能並快並”,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的電力生產消費模式,為貴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綠色動能。

拓電網 暢通新能源外送通道

貴州黔西北烏蒙山腹地,一座座新立的銀色輸電鐵塔與白色風車、黑色光伏板在崇山峻嶺間勾勒出別樣的高原風景。走進(威寧)烏撒至(大方)奢香第二回500千伏線路工程施工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作為“十四五”貴州電網建設的重點工程,烏撒至奢香第二回500千伏線路工程總投資12.26億元,是貴州歷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單體電網工程項目,跨越冰區范圍廣、海拔跨度大。

“工程穿越33處險峻峽谷、178公裡重冰區,需組立676基鐵塔,最遠的塔基距公路直線距離超3公裡。”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建設分公司項目經理鄭世寅介紹,為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和進度,工程近1萬噸重的塔材依靠直升機吊運、騾馬馱運與人工肩扛協同運輸,在懸崖峭壁間開辟出195條臨時運輸通道。通過引入無人機牽引初級導引繩技術,安全效率提升3倍﹔通過數字化管控平台,日均架線進度達2公裡。

工程途經貴州省海拔最高、氣象條件最復雜的威寧、赫章地區,冬季輸電線路穿越重重覆冰區,最大覆冰厚度超30毫米。杆塔、導線均採用高強度、高抗拉的材料,線路採用直流融冰設計,最大可提供3000安培的直流電流,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加熱導、地線,實現融冰功能。

目前該工程鐵塔組立完成率達91.78%,預計10月底該輸電線路貫通。項目投運后年輸送綠色電力可達70億千瓦時,相當於為大灣區年減排二氧化碳200萬噸。

與此同時,貴州電網14個500千伏重點工程正如火如荼推進,2000余名電網建設者分布在馬場、銅仁西、金海湖等施工現場。

作為畢節地區消納新能源電量的核心樞紐,500千伏奢香變電站,擴建工程正緊鑼密鼓施工。擴建完成后輸送能力將從506萬千瓦提升至800萬千瓦,相當於足夠支撐400萬台家用空調同時運轉,持續支撐新能源裝機增長。

為大力推動貴州新能源發展,促進新能源“應開盡開、應並盡並、能並快並”,“十四五”以來,南方電網公司累計在貴州投資逾400億元,建成500千伏奢香至鴨溪輸電線路、500千伏興仁至獨山輸電線路等重點項目,打通了貴州西部風光清潔能源送出大通道,形成了3000萬千瓦新能源外送能力,全力滿足貴州西部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送出,以及中部、北部及東部地區電力負荷增長的需要。在大電網的有力支撐下,貴州連續多年新能源發電利用率均超過99%,基本實現新能源全額消納。

貴州電網公司還積極推進新能源並網項目建設,成立新能源服務中心,優化完善新能源並網流程,為新能源業主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務,並網受理用時縮減80%以上,接入評審用時縮減30%以上,確保最大能力消納新能源。

強技術 實現新能源精准調控

風光等新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高度依賴自然條件。貴州電網公司聚焦大規模新能源並網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亟待突破的典型問題,多措並舉,提升電網對新能源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

“我們開發了省地AGC協同控制系統,該系統只要設置好變電站的上網功率限值,就能實現自動調減水、火電廠的發電功率,實現新能源最大化消納。”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自動化專責張洪略介紹,通過省、地調度新能源場站閉環控制全覆蓋,構建省地兩級水火風光(AGC)協同控制系統,實現從“人工電話調度”到“系統精准控制”的跨越。

技術突破背后是“三年磨一劍”的深耕:2023年,貴州電網在興義地調實現黔西南57家新能源場站AGC閉環控制,拉開了智能調控序幕﹔2024年,南方電網首套省地協同AGC系統投運,省調可通過計算機指令調減水、火電站發電功率,實現省級外送輸電通道容量的為新能源電力上網“一鍵騰容”﹔2025年4月,隨著最后一座光伏電站AGC閉環投運,貴州成為南方電網首個實現集中式新能源AGC全覆蓋的省級電網,年減少棄電損失超1億千瓦時,新能源利用率穩定達98%以上。

在500千伏奢香變電站,自動電壓控制(AVC)技術成為電網穩定的“隱形衛士”。“針對畢節高海拔山區線路電壓波動,AVC動態調節無功補償裝置,將母線電壓波動范圍從±5%壓縮至±1.5%﹔平抑母線電壓波動,保障了所供百萬客戶的用電安全。”南方電網貴州畢節供電局變電管理二所500千伏奢香變電站站長王成介紹。

貴州電網公司還建設新能源可觀、可測、可控一體化綜合應用平台,通過掌握全省各新能源場站詳細氣象資料與歷史出力的關聯信息,建立貴州高原山區功率預測模型,結合實際氣象預報,精准預報每個新能源場站的功率,提升新能源可觀、可測、可控水平。

此外,貴州電網公司積極探索新型儲能發展路徑,加快推進電化學儲能項目建設,印發了南方電網首部電化學儲能電站調度運行管理規定,為儲能電站的“三公”調度、合理高效利用及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等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貴州電網已實現對儲能電站充、放電功率的實時控制,調控周期由3分鐘減少至5秒鐘,效率大幅提升。

建機制 保障新能源交易需求

貴州持續開展綠電、綠証交易,不斷完善交易機制、擴大交易規模,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的電力生產消費模式。

綠色電力(簡稱“綠電”)是指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要求的風電、光伏發電、常規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已建檔立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所生產的電量,而綠色電力証書(簡稱“綠証”)則是証明這些電量被消費的“綠色身份証”。

“每1000千瓦時綠電對應1個綠証,企業購買綠電的行為,本質上就是在直接消納新能源。”貴州電力交易中心交易組織專責陳仕軍的解讀,道破了綠電交易與新能源消納的核心關聯。

2025年1至5月,貴州綠電交易電量達33.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0.16%﹔2024年全年綠電交易結算電量較2022年“零的突破”時增長超40倍。這些數字背后,是貴州正通過市場化方式推進風能、光伏資源等新能源的消納——每1千瓦時綠電的消費,都意味著1千瓦時新能源被接入電網。

2024年修訂的《貴州省電力經營主體注冊管理辦法》取消政府准入審批環節,新能源企業可直接在交易中心辦理注冊,入市周期從15天壓縮至3天,僅此一項就推動21家新能源企業新增入市,為綠電市場注入更多新能源供給。

同時,綠色電力交易還可以滿足電力用戶購買和消費綠色電力獲得相應綠色認証的需要。為構建良好的互動消費模式,貴州在南方區域率先實現按月披露綠電供需信息,幫助市場各方掌握綠電供需情況。中偉興陽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正是這一機制的典型受益者——這家布局磷酸鐵鋰產業鏈、產品遠銷海外市場的外向型企業,對接綠電、綠証消費有著明晰的需求。“按月發布的供需信息就像‘綠電導航’,讓我們能精准鎖定採購計劃。”該公司基地負責人蓋純雷翻開交易台賬,每一筆綠電採購都對應著產品的“低碳護照”。

值得關注的是,該企業從2023年起連續3年全電量採購綠電,2024年採購量達1.5億千瓦時,2025年進一步提升至2.4億千瓦時。“我們打算在2025年內實現綠電使用率100%,而消納綠電既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綠色底氣。”蓋純雷說道。

綠電的漣漪正從工業領域擴散至民生場景。在榕江縣“村超”足球場50萬千瓦時的綠電支撐著每場比賽的燈光、大屏和音響﹔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連續兩年實現場館綠電全覆蓋﹔貴州茅台酒股份公司作為“2023年中國綠電消費TOP100企業”,其釀造車間的蒸汽鍋爐正以綠電為能源。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底,貴州參與綠電交易的電力用戶達605家,同比增長了8倍,這些企業的綠電消費行為,共同助推了貴州新能源消納的閉環。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