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陽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司法力量:守護綠水青山的堅實防線

2025年01月13日15:21 |
小字號

“環境資源審判要堅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司法裁判不斷回應重霧霾天氣、黑臭水體、土壤污染等民生關切,以更高標准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水‘保衛戰’,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臨萍在今年《中國審判》發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

自2007年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及其轄區內清鎮市人民法院率先設立環境保護法庭起,貴陽便在環境資源審判領域踏上了先行探索之路。歷經多年的深耕細作,如今貴陽的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已深度融入全國環境資源專門審判體系的大格局之中,並在其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歷程不僅見証了貴陽司法機關在生態保護方面的遠見卓識,更體現了其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

在生態修復的關鍵維度,貴陽中院直面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中的棘手困境,展現出卓越的創新智慧。當侵權行為人因缺乏實際履行能力而使法院判決面臨執行難的局面時,貴陽中院聯合市檢察院、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等9個行政部門,重磅出台《關於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領域開展公益訴訟勞務代償的工作機制》。該機制以貴陽市社會職工年平均工資為精准標尺,依據金錢賠償數額科學確定勞務代償的方式、工時與期限,並與行政機關協同確定勞務地點、崗位及協助執行單位,為生態修復類案件的妥善辦理提供了堅實可靠的制度根基與明晰精准的辦案指南。

貴陽市兩級法院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宏大畫卷中,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理念,積極拓展對外交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過去一年間,與兄弟法院、行政部門、企業高校緊密攜手,全力打破區域與機制的重重藩籬。在貴陽大數據科創城成功構建“大數據環境司法保護研究基地”,精心打造大數據環境司法保護和風險防控的前沿工作機制﹔聯合貴陽市林業局、清鎮市人民法院在長坡嶺森林公園匠心打造集多種生態功能於一體的司法保護基地及法庭巡回審理點﹔與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等9家地處烏江流域的法院共同簽署《烏江流域“2+7”中級法院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框協議》,匯聚起強大無比的司法保護合力,為烏江流域的生態保護事業注入磅礡動力。

數據為貴陽的努力提供了有力注腳。今年前8個月,貴陽市兩級法院環資審判庭共攬入650件涉環境資源案件,其中594件已順利審結。在這些案件中,254件民事案件定分止爭,123件刑事案件彰顯法威,33件行政案件監督公權,另有240件非訴、執行類案件有序推進。各類審判功能各顯其能,刑事審判如利劍高懸,懲惡揚善﹔民事審判似春風化雨,修復補救﹔行政審判像警鐘長鳴,監督預防。三者交織,共同編織成一張密實的生態司法防護網,牢牢守護貴陽的綠水青山。自環境資源審判庭成立以來,19個典型案例被最高法、省高院點贊,為貴陽貴安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鋪就了一抹鮮亮的生態綠,成為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有力司法保障。(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官網)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