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

貴安新區:電力智網“織”就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黃小桃、實習生王予安
2025年06月11日14:0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年平均停電時間少於1小時,貴州貴安新區成為西部首個供電可靠性進入1小時的地級行政區﹔配網自愈覆蓋率達100%,自愈有效復電率達86.04%,位居全省第一﹔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率達42.97%,增速連續三年領跑全省......

一組組電量數據背后,是貴安新區向“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全力邁進的鏗鏘步伐。

三年來,貴州電網公司制定實施《支持進一步加快推動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推出20項重點舉措,強網架、優服務、精運維,助力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

貴安供電局工作人員利用無人機、紅外測溫儀等智能化設備對電力線路進行巡檢。孔德偉攝

貴安供電局工作人員利用無人機、紅外測溫儀等智能化設備對電力線路進行巡檢。孔德偉攝

網架升級 供電保障更可靠

初夏時節,貴安新區首座500千伏變電站馬場變電站施工現場,挖掘機、旋挖機、壓路機連軸作業,5輛卡車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項目在今年3月開工建設,計劃於明年6月建成投運,在滿足華為、建行等A級數據中心用電需求的同時,也將貴安新區電網主網網架結構升級為‘一環三核三區’。”貴州電網公司貴安供電局規劃部副總經理施順騰說。

據了解,“一環兩核三區”主網網架結構,即220千伏環網運行,500千伏青岩變電站、500千伏席官變電站為核心電源點,主供大數據科創城、馬場產業新城、花溪大學城三個片區,供電可靠性達99.99%。

500千伏馬場輸變電工程開工儀式現場。滕德雲攝

500千伏馬場輸變電工程開工儀式現場。滕德雲攝

近年來,貴州電網公司在貴安新區陸續建成投運220千伏變電站3座、110千伏變電站8座、35千伏變電站2座,並於2023年建成全省首個“自愈全覆蓋”配電網。

2024年,通過“自愈配電網+帶電作業”,貴安新區實現年平均停電時間(中壓)下降至0.84小時/戶,成為南方電網供電區域西部首個供電可靠性進入“1小時”的地級行政區。

“‘自愈’是當配電線路發生故障時,系統自主發現‘病灶’並進行隔離,自動恢復未受影響線路供電,從而極大減少停電用戶數量。”貴州電網公司貴安供電局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總經理羅希介紹,目前,貴安新區電網自愈有效復電率達86.04%,位居全省第一。

量身定制 供電服務更優質

走進貴安超算中心,715台服務器和1200余張高性能圖形處理器整齊排列,24小時不間斷為行業大模型訓練、影視渲染、生物醫藥等應用提供算力服務。

“渲染一分鐘大約消耗940度電,是普通計算機的313倍。”貴安超算中心運營主體、貴安新區科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算力設備對電壓波動非常敏感,波動范圍需控制在10.1千伏到10.3千伏之間,持續穩定的電力支撐是關鍵。

貴安供電局工作人員在貴安綜保區進行“一企一表”改造工作。滕德雲攝

貴安供電局工作人員在貴安綜保區進行“一企一表”改造工作。滕德雲攝

為此,早在貴安超算中心建設初期,貴州電網公司貴安供電局便主動上門了解用電需求,量身定制個性化供電方案。

“我們採用來自兩座不同電源變電站分別出8回10千伏線路,且兩回一組形成雙回路,對其分區供電,同時以不與居民負荷及其他企業負荷共用線路的專供方式,確保其供電穩定,有效減少‘電壓暫降’等問題。”貴州電網公司貴安供電局市場部總經理劉運兵說。

如今,貴安新區已聚集26個集群數據中心,三年間用電量從8.6億千瓦時增長至18.3億千瓦時,實現電量翻番﹔同時,以寧德時代等52家規上企業為代表的工業產業集群,三年間用電量從2.3億千瓦時增長至6.9億千瓦時,電量增幅達三倍。

面對持續攀升的用電負荷,貴州電網公司在貴安新區推行“一企一表”管理模式,助力企業節能增效。

其中,貴安綜保區成為首個完成計量裝置改造的工業園區。貴州電網公司貴安供電局市場部業擴管理專責李強表示,通過裝表到戶,將園區公共區域的照明、消防等用電單列戶頭,電表隻記錄每個企業的實際用電量,企業用電成本下降30%左右。

一次次優質的電力服務,為貴安新區經濟發展提速增效注入強勁“電動力”。數據顯示,貴安新區2023年、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229.13億元、402.77億元,同比增長24.1%、21.1%。

貴安新區首個“固定式智能機巢”。孔德偉攝

貴安新區首個“固定式智能機巢”。孔德偉攝

數智運維 電網運行更穩定

登陸平台,點擊巡檢中心,選擇機庫……隨著貴州電網公司智能作業中心工作人員在電網機巡作業平台“一鍵”下發任務,貴安新區220千伏林后Ⅰ回線旁,一架無人機自動從機巢旁起飛,開始了今天的巡線任務。

這一幕,是貴州電網公司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無人機“一鍵起飛”的場景。

“通過建立網格點,我們將輸電線路巡視區域進行了劃分,實現無人機自主巡視,效率是人工巡視的10余倍。”貴州電網公司智能作業中心數據採集部輸電運維專責陳海華介紹,智能作業中心還通過建設覆冰、雷電定位、可視化等終端,將隱患發現及時率提升至95%以上。

據悉,通過“無人機+智能終端”採集的輸電線路實時數據,經比對“大瓦特”數據庫等AI模型自動分析,僅需不到3分鐘便可由系統自主判定故障類別和故障位置,並發出預警。

貴安供電局“雲上貴安”黨員服務隊深入大數據企業進行電力排查。滕德雲攝

貴安供電局“雲上貴安”黨員服務隊深入大數據企業進行電力排查。滕德雲攝

“目前,我們已實現‘及採、即傳、集算’的數據採集、分析、決策全鏈條流程,預警響應平均時間從過去的2小時縮短至10分鐘以內,有效解決預警響應延遲、人工依賴等問題。”貴州電網公司智能作業中心值班長蒲陽表示,當前,貴安新區共有177套數字化監測終端,實現重要輸電線路全覆蓋。

作為全國首個實現遠程“一鍵起飛”集約的省級電網公司,貴州電網公司在全省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無人機自主巡視全覆蓋基礎上,在貴安新區構建“15N”機巢網絡(即1個主站、5個區域分站、N個移動終端),將輸電線路缺陷發現率提高至98%以上,輸電線路運維由“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

與此同時,貴安新區的變電運維也在智能化道路上大踏步前進。

在110千伏青魚變電站,貴安新區首個“固定式智能機巢”坐落於此,無人機嚴格按照設備巡視周期,實現自主巡視、數據回傳﹔

在220千伏汪官變電站,運維人員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三維建模與電網設備同步映射,遠程即可模擬操作、預判風險……

“通過數智運維,有效實現從傳統‘人工就地操作’到‘智能化遙控操作’的轉變。”貴州電網公司貴安供電局生技部副總經理吳小康說。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