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資金流信息平台助企融資“加速度”

“剛通過資金流信息平台獲得建設銀行27萬元融資。讓我沒想到的是,從申請到放貸,僅用了不到一周時間。”貴州浪拓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光獻告訴記者,這筆錢,解決了員工工資和材料採購的燃眉之急。
6月3日,楊光獻向建設銀行貴州省分行提交貸款申請時,被一個現實問題卡住了——過去五年,公司90%的資金流水走的是其他銀行賬戶,建行系統無法直接抓取經營數據。“那段時間,我帶著財務報表四處跑,但都因‘非本行流水’吃了閉門羹。”
就在楊光獻一籌莫展之際,建行工作人員提醒,可以通過資金流信息平台授權,調取其他銀行賬戶的資金流水。很快,平台生成的資金流信用信息產品讓他眼前一亮:梳理了賬戶近三年的收支情況,銀行可據此分析企業的收入波動、成本結構及主要合作方的付款規律。
“這份報告就像給企業做了一次‘財務CT’。以往銀行需要人工核驗三天的流水數據,現在通過平台跨銀行共享的資金流數據,在半小時內就可以完成真實性校驗。”楊光獻感慨地說,資金流信息平台破解的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更是“信任難”。
無獨有偶。首批採購需墊付款,資金周轉卻捉襟見肘,貴州綠綠鮮蔬菜配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渤予跑了三家銀行,都因缺乏足額抵押物被婉拒。今年年初,工商銀行貴州省分行客戶經理推薦他注冊資金流信息平台。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陳渤予授權平台綁定了公司對公賬戶。沒想到短短3天,銀行就基於平台提供的資金流信用信息產品,驗証了企業的訂單流、回款記錄和納稅數據,向其發放了27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
“過去,大家總說‘家底薄、貸款難’,但現在有了這個平台,只要踏踏實實做生意,每一筆訂單、每一分回款都在替企業說話。”陳渤予坦言,資金流信息平台讓企業看不見的“信用”變成了摸得著的“資產”,把企業經營的“流水賬”轉化為了銀行認可的“現金流”。
2024年10月25日,由人民銀行總行組織金融機構共同建設,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具體承擔建設運行維護任務,全國統一集中運行的資金流信息平台上線試運行。依托先進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該平台既能實時抓取企業銀行賬戶的資金流水數據,還能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解析。
“平台會在企業授權情況下共享銀行賬戶資金流水數據,幫助銀行精准分析企業的經營穩定性、償債能力和信用風險。”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資金流信息產品能真實反映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動態變化,推動信貸資金精准直達中小微企業。
基於此,貴州迅速行動,開啟了資金流信息平台的全面推廣之路。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組織省、市兩級人民銀行和各試點金融機構舉辦多場專題培訓,實現在黔各試點金融機構對公授信業務網點培訓全覆蓋﹔貴州省政務服務網開設資金流信息平台鏈接,“信用中國(貴州)”開設專欄,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官微推送推廣文案,各政務服務大廳登記窗口擺放資金流信息平台宣傳折頁。
得益於多維度推廣,資金流信息平台迅速落地見效。浙商銀行貴陽分行向仁懷市一家“信用白戶”醬酒企業發放28.5萬元銀行首貸﹔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為綜合型IT企業成功發放200萬元的純信用流動資金貸款﹔民生銀行貴陽分行成功審批350萬元信用貸款,破解資源回收企業“融資難”……
在貴州,資金流信息平台如同一場“及時雨”,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精准灌溉著每一家渴求發展的中小微企業。截至5月末,17家在黔試點金融機構已通過資金流信息平台,為417戶企業發放貸款16.3億元。其中,信用貸款金額佔比達43.05%。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