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石阡:村民巧手制出夏日限定美味“荷葉面”

炎炎夏日,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大沙壩鄉何家壩村的荷塘成為村民的綠色寶藏。村民就地取材,將荷葉巧妙融入傳統面食,創新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清涼應季美食——荷葉面,不僅豐富了餐桌,更走出了一條綠色健康的產業發展之路。
走進何家壩村,荷塘碧葉連天。一大早村民吳言林就與鄉親來到荷塘裡挑選著制作荷葉面的原料——荷葉。制作一碗地道的荷葉面,從挑選荷葉開始就有講究。
荷葉面條。
村民吳言林說:“荷葉要採摘顏色比較深一點、老一點的荷葉,做出來的荷葉面條的顏色才比較深,顏色淺、比較嫩的荷葉打出來的汁就比較淡,濃度就不夠。所以說在採摘荷葉過程當中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不是全部採,要挑選著採。”
採收回來的荷葉經過反復清洗、榨汁、提純等流程后,按照一定比例與面粉攪拌形成綠色面團。再經過反復碾壓、擀制成大面片、切條、自然風干等流程后,“荷葉面”最終成型。做好的荷葉面放入開水中煮熟撈出,加入調料,一碗色澤溫潤如玉,透著淡淡的天然綠意的荷葉面便可品嘗了。
村民趙啟鳳說:“我們夏天就比較喜歡吃荷葉面,荷葉面吃起來口感很滑溜,比較有勁道,吃起來有點淡淡的清香,有點清涼清涼的感覺,特別好吃。在我們當地,有時候不愛自己做飯,就做這個面條吃。”
荷葉豆腐果。
在當地,一片荷葉,在村民手中幻化出多樣美食。除了備受喜愛的荷葉面,村民還開發出荷葉豆花、荷葉豆腐果、荷葉茶、荷葉炒雞蛋等十余種荷葉系列食品。
村民吳言林說:“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都追求健康、綠色的吃法。我們就通過荷葉這個東西,研發出很多吃法,因為荷花本身就是比較健康。”
這份源自荷塘的“清涼”美味,正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從何家壩村走向全國各地。
何家壩村荷塘碧葉連天。
村民吳言林說:“線上我們主要是銷往全國各地,比如北京、上海、新疆、西藏、寧夏等地,線下主要是通過商超、社區團購、個人消費群體,還有一些餐飲等。我們平均日銷售量現在還不到1000斤,我們的想法是爭取在今年以內,能夠達到1000斤以上。”
從應季嘗鮮到特色產業,何家壩村的荷葉美食,是村民順應自然、巧用資源的智慧結晶。一碗碗浸潤著荷葉清香的綠色面條,不僅為炎夏帶來舌尖上的清涼慰藉,也鋪就了鄉村全面振興的別樣路徑。(圖/文 黎祖艷、楊文美、郭嬌、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