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羅甸首家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培訓中心助力低空經濟發展

隨著低空經濟的逐步發展,無人機在農業、測繪、航拍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5月23日,筆者走進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培訓中心了解到,該中心作為黔南羅甸地區首家經中國民航局CAAC認定的“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培訓中心”,自成立以來,不僅為無人機愛好者提供“家門口”的專業培訓,填補了本地無人機專業培訓的空白,更為從業者搭建了“學習—考証—就業”一站式服務平台,成為縣域低空經濟發展的人才孵化器。
羅甸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培訓中心。
走進羅甸縣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培訓中心,寬敞明亮的理論教室與飛行器展示區映入眼帘。學員們正認真聽取教員講解無人機理論知識,並進行模擬實操學習。
“我之前聽說這裡可以培訓並拿到無人機駕駛員執照,以前培訓要到貴陽,離家遠不方便,現在在‘家門口’培訓很方便。”現場學員方安仁說,他之前做吊運、農藥噴洒等工作,無証駕駛屬於“黑飛”,所以選擇就近參加培訓考証。
飛行器展示區。
無人機培訓中心負責人李照鋒介紹,培訓中心開設多旋翼、小型及中型無人機等多種機型培訓課程,涵蓋中國民航局《民用無人機飛行執照》(視距內駕駛員、超視距駕駛員)等多種執照培訓項目。課程由理論知識學習、模擬飛行訓練和真機實操三部分組成,通過系統化教學確保學員全面掌握無人機操作技能。
“我們的師資團隊均持有中國民航局認証資質,平均飛行經驗超500小時,截至目前,學員考証通過率保持在90%以上。”李照鋒說。
除了專業的培訓教學,該中心在就業服務方面也亮點十足。
教員講解無人機理論知識。
“我們的學員經過培訓並獲得飛行相關執照后,可直接加入我們的飛手團隊,或獲得合作企業優先錄用機會。”李照鋒介紹,中心與本地農業合作社、影視公司、測繪公司、物流企業等10余家單位建立合作,通過合作,學員能夠學成之后及時就業。今年以來,已有30余名學員在農業植保、影視航拍、電力巡檢等領域就業,月薪普遍達到6000-12000元。
在無人機使用日益普及的當下,“黑飛”問題不容忽視。羅甸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楊維亮提醒廣大市民:“無人機規范性統稱為‘低慢小’升空物,未經許可擅自操控無人機飛行,不僅可能干擾民航、軍航正常秩序,還存在碰撞建筑物導致墜機傷及行人等安全隱患,甚至可能泄露國家機密、侵犯他人隱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違反規定將會被處罰,造成情節嚴重的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他呼吁,全縣廣大無人機愛好者和從業者主動到正規培訓中心學習考証,在飛行前,及時到羅甸縣公安局治安大隊申請進行飛行區域報備。
羅甸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培訓中心獲得的相關資質証書。
據悉,羅甸無人機培訓中心由貴州飛安科技有限公司運營,作為羅甸縣首家經中國民航局認定的“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培訓中心”,除了專業教學,還建立低空經濟服務站,為群眾提供無人機咨詢、維修、購機、無人機農業植保等服務。該中心自2022年成立以來,已累計為200余名無人機愛好者和從業者提供專業培訓,未來計劃年培訓規模擴大至500人,重點向農業現代化、森林防火、巡檢、測繪、應急救援等領域輸送專業飛手,助力羅甸縣低空經濟發展。(圖/文 姚元梅 楊方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