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息烽:紅色資源賦能學習教育 推動作風建設走深走實

2025年05月28日16:0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我感覺這次課程設置得非常好,它把息烽豐富的紅色文化融入我們學習的全過程,並且在培訓課程中加入了關於作風建設方面的內容,這對加強年輕干部作風建設,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近日,來自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2025年中層干部、黨支部書記培訓班的學員楊倩在接受採訪時說。

學員在貴陽市委黨校息烽現場教學基地參加培訓。

學員在貴陽市委黨校息烽現場教學基地參加培訓。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立足本地的紅色歷史、紅色文化、紅色資源,把學習教育與中共貴陽市委黨校息烽現場教學基地、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紅色美麗村庄貓洞村和中央紅軍長征南渡烏江遺址等“一地一館一紅庄N個點”干部教育培訓平台有機結合,與縣內多個紅色教學點“串珠成鏈”,打造“黨性教育+作風建設”實踐平台,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取得實效。

完善紅色課程,讓學習教育厚重起來

以“學”鑄魂、固本培元,讓紅色基因浸潤思想,為作風建設注入忠誠干淨擔當的精神底色。“今年我們把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納入黨校主體班培訓內容,通過紀律作風專題宣講,觀看警示教育片、典型案例剖析等,引導學員樹牢紀律意識,切實將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轉化為干事創業強大動力。”息烽縣委黨校副校長邱和萬介紹說。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選手在2025年貴州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暨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和英烈講解員大賽選拔賽中獲獎。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選手在2025年貴州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暨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和英烈講解員大賽選拔賽中獲獎。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縣委黨校把學習教育和息烽的紅色資源結合起來,開發了《從不同時期優秀黨員看黨性的時代特征》等5門系列課程,融合運用《信仰的力量》特色專題課程等20余門,傳承紅色廉政文化。通過開展“政策理論精講+案例剖析警示+分組思辨研討+沉浸式實踐教學”四維聯動教學模式,以專題輔導筑牢思想根基,以案例警示強化紀律震懾,以集中研討激發思維碰撞,以主題實踐推動知行合一,全方位鍛造政治過硬、作風優良、清正廉潔的干部隊伍。

貓洞村的村支兩委干部走訪群眾。

貓洞村的村支兩委干部走訪群眾。

從紅色歷史中培根鑄魂提能、汲取奮進力量。“作為一名醫療系統的黨員干部,須以清廉為本,尤其在工作崗位上涉及培訓管理、科研經費使用、醫患關系處理中嚴守紀律,切實為臨床和患者服務。”正在縣委黨校參加培訓的學員盧蕾說。

目前,縣委黨校已舉辦8個主體班次,覆蓋黨員干部524人次,推動學習教育與黨性錘煉同頻共振。

豐富紅色故事,讓學習教育生動起來

“太好了!太好了!張阿姨能離開這裡了,能看到蝴蝶了!”“小蘿卜頭,阿姨就要走了,你要答應阿姨,一定要好好學習、好好地活著。”

這是時常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上演的情景教學劇《我叫張露萍》。

紅色美麗村庄貓洞村。

紅色美麗村庄貓洞村。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不僅是全國首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更是貴州革命歷史的鮮活見証。日前,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三名參賽選手,在2025年貴州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暨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和英烈講解員大賽選拔賽中,分別以《火》《干一場》《越獄瘋子》為題獲得專業組一等獎、三等獎、優秀獎。三名講解員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演繹為感人至深的時代強音。

“我們結合學習教育,緊扣理想信念教育這一主題,深挖息烽紅色文化故事,不斷強化場景創新,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紅色精神內核賦能高質量發展。”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副館長黃琴介紹。

貴陽市委黨校息烽現場教學基地。

貴陽市委黨校息烽現場教學基地。

據了解,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以學習教育為契機,更加注重場館的體驗性、互動性和多元化、個性化,充實“烽火不息”展廳,組建28人的講解員隊伍,累計整理49個革命歷史故事,推出情景教學劇《我叫張露萍》、舞台講述劇《息烽紅色記憶》、現場教學《血色貓洞永鑄忠魂》《煉獄烽火光照千秋》《烈士家風潤澤后人》、體驗教學《寧折不彎的民主戰士》等多種形式的紅色課件近20個,增強教學感召力,讓黨員干部群眾在回顧革命先輩艱苦卓絕奮斗歷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用好紅色載體,讓學習教育充實起來

“1935年4月2日晚,紅一師三團由底寨進入陽朗,與鎮南鄉敵常備隊相遇,戰斗兩小時……”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正在上演《我叫張露萍》情景劇。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正在上演《我叫張露萍》情景劇。

近日,在貓洞村黨員大會上,貓洞村歷史知情人正在向黨員群眾宣講中央紅軍長征過息烽(貓洞)的革命歷史。據貓洞村村支兩委的工作人員介紹,2021年貓洞村被列為全省23個紅色美麗村庄試點村之一,建成“紅軍步道”“村史館”等項目,將貓洞村與市委黨校息烽現場教學基地、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等互聯互通,實現學習、體驗、感悟有效連接。

據了解,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貓洞村充分利用自身紅色歷史和“紅色美麗村庄”這張名片,深化以學促干,把學習教育的成效轉化到加強基層治理工作上來,開展“兩清兩改兩治理”工作,將“掃干淨、擺整齊、成習慣”作為基本要求,村干部與黨員率先垂范,帶頭從自家房前屋后做起,發動群眾營造干淨衛生的農村人居環境。同時,積極利用資源優勢,接待外來學習人員,自3月以來接待省外干部研學團隊、省內青年學生研學團隊等紅色研學人數3000余人,為村集體和群眾創收增收。

“學習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后,結合我們自身的工作,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不斷努力地學習來提升工作能力,更好地為村裡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做一名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的干部。”貓洞村遠教員吳佳艷說。

對此,貓洞村的村民李明學說:“現在,我們村裡的干部工作非常認真,村裡的環境衛生非常干淨,村庄院落非常整潔,村委的工作落實得好。接待的研學團隊也給我們增加了收入,大家很認可村裡的工作。”(圖/文 雍仕權)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