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大學教授冷傳莉:躬耕教壇育桃李 德法兼修鑄法魂

2025年04月21日17:58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她創設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相融合的新教學范式“院長第一課”,打造了“做一名眼中有愛 心中有光的法律人”等具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系列教學精品。

她創建性提出“人格物”概念,推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首次以立法形式確立“人格物”保護制度。

她帶領貴大法學學科后發趕超,獲得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實現了貴州省法學教育的歷史性突破……

貴州大學教授冷傳莉。

貴州大學教授冷傳莉。

她就是貴州大學法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冷傳莉。

潛心育人:以生為本,思政浸潤

“三尺講台,一片丹心,一肩道義”。從教三十四年,冷傳莉在法學教育領域深耕細作,腳踏實地踐行立德樹人的使命與任務,為國家和地方法治建設培養出無數優秀的法律人才。

冷傳莉認為,教書育人要秉持“以生為本,思政浸潤”的理念,而培育“法律人”要踐行“法本於德 行以弘道”的院訓,基於此,她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法學專業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教學精品,連續在新生入學教育環節舉辦《要讓你所學的法律變成一道光》《對你來說法律是什麼》等講座,在《民法學》等課程教學中加強思政元素導入,引導、塑造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法治信仰。

貴州大學教授冷傳莉。

貴州大學教授冷傳莉。

冷傳莉講授民法總論、物權法、法律思維與方法、法學專業認知等課程,她說,法學是一門兼具理論與實踐的學科,這決定了教學就必須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與手段,優化課程體系。“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符合自身培養特色的立體多元教學體系。一是以民法典為線索整合教學內容﹔二是注重交叉學科融合﹔三是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四是強化民法實務的動態學習﹔五是深度融合AI技術賦能教學。”冷傳莉還牽頭首創“每月一庭”真實庭審進校園活動,創設“數字+法治”法律人才實驗班和卓越立法人才實驗班,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多年來,冷傳莉擔任本碩博不同層次學生的導師和畢業實習指導教師,年均指導學生人數20人以上,這些學生均以不同方式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有的在各類競賽中獲得佳績,有的被保送至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深造,有的成為全國模范檢察官、全國優秀公訴人、全國優秀黨員律師等。她的教學研究與改革成果《中國法學教育語境下的案例教學法》《“德法兼修、理實交融、協同驅動”一流專業建設模式探索》等獲得了多項重量級教學成果獎。

專心治學:以誠立學,守正創新

“它同時承載著人格利益與財產利益,寄托了當事人的特殊感情與精神價值,理應得到物權法與人格權法的雙重保護。”在《論民法中的人格物》一書中,冷傳莉首次提出“人格物”概念,並將與之關聯的諸因素與變量納入“人格物”制度研究的寬闊視野,揭示了傳統民法思維體系中人與物二元對立的局限,修正了人格與財產之間的割裂關系,有效推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首次以立法形式確立“人格物”保護制度。

作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冷傳莉以誠立學,守正創新,在民法基礎理論、人格權法研究領域取得了斐然成績。她在《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等期刊上發表了數十篇高水平論文,並出版了專著《論民法中的人格物》。她創辦的法學刊物《法治知行》成為學術交流的重要平台,助力法學理論與法律實務的深度結合。她多次獲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三次,三等獎三次。提出的主要學術觀點被《光明日報》《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論點摘編或全文轉載。她還主持國家社科項目《人格物的民法學詮釋與制度建構研究》《民法典人格權合理使用的規范意旨與適用研究》、司法部課題《人工智能法律規制研究》、中國法學會課題《民生視野下城市中低收入群體居住權保障研究》、省哲社重點招標課題《貴州大數據地方立法先行先試經驗實証研究》和省人大《貴州省物業管理條例》《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等二十余個立法項目,為推動民法學發展和地方法治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用心傳承:以德垂范,繼往開來

作為貴州大學法學學科帶頭人,冷傳莉以高度前瞻性的學術視野和可持續發展的團隊建設理念,不斷推動貴州大學法學學科跨越式發展。今天的貴州大學法學院已從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法學院,躋身於國內主流法學院校之列,先后獲批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教育部“法學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單位”、教育部“專業學位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省級示范性專業、省級重點學科、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2018年,貴州大學獲得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實現了貴州省法學教育的歷史性突破。

貴州大學教授冷傳莉。

貴州大學教授冷傳莉。

冷傳莉說,教書育人,傳承很重要。除了自身深耕,她十分注重教學團隊的建設,打破傳統的“傳幫帶”線性模式,通過“金課”教學的示范效應,構建“學術——實務——技術”融合的立體化教學梯隊體系,成功打造了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學團隊。“我們努力推進雙軌師資融合,構建問題鏈教研體系,整合跨學科師資,注重教學梯隊建設與團隊精神傳承,秉持‘三維驅動·技術賦能·靶向突破’的理念,目的就是打造一支精品教學團隊,把教書育人這個事做到極致。”冷傳莉說。此前,冷傳莉就借著直播的“春風”,面向全省高校青年教師講授《如何上好一門課——兼談一名大學教師應有的職業素養》,通過教學示范與實踐互動等形式激發青年教師師德涵養的內生動力,直播當天共有2萬余人觀看,反響熱烈。

真心服務:以法弘道,經世致用

在貴州大學法學院的“院長第一課”上,冷傳莉對學生說:“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愛,保持對法律信念的堅守,保持善良和正直﹔要竭盡全力讓所學的法律變成一道亮眼的光,照亮美麗的星空,照亮黑暗的角落。”

多年來,冷傳莉力爭做好法治精神的踐行者和傳播者、地方法治建設的推動者。她面向社會各界宣講民法典100余場,教學效果外溢至國家、社會與地方法治建設一線﹔推動貴州大學與30余家司法機構共建實踐基地,培養復合型法治人才,服務地方法治建設需求﹔受聘為貴州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省高級人民法院專家咨詢委員,為地方法治建設提供智庫支持﹔主持起草《貴州省物業管理條例》《貴州省大數據應用與發展條例》《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助推地方立法科學化與法治化,助力貴州法治實踐不斷創新。

貴州大學教授冷傳莉。

貴州大學教授冷傳莉。

“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寶鋼優秀教師”“貴州省十大法治人物”“新時代的貴州人”……從教至今,冷傳莉獲得了眾多榮譽,但在她看來,這更是一份責任和鞭策。未來,她將在法學教育和法治建設這條道路上繼續深耕,全力以赴,為培育更多優秀法律人才、推動法治社會建設貢獻力量。(文/張蟬、蔣瑤瑤 圖/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