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科學城:建設宜業新城的營商“密碼”

打造宜居、宜業新城,在貴州科學城對外發布的未來藍圖中,以上幾個詞高頻出現。這個於2024年正式批復成立的科創新城,如何在20.6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建起一座宜業新城?
貴州科學城一隅。人民網記者 高華攝
4月中旬,第二屆貴州科學城科技創新暨“四城”聯動交流周春季系列活動拉開帷幕,為實地了解“科創西部高地”的創新實踐,記者來到了貴州科學城,走進城市、探尋規律。
早上9點,記者走進貴州科學城“企業之家”服務點,不到200平米的房間內條理清晰,黨群人才服務、政務綜合服務、稅務綜合服務等窗口一字排開,前來辦理業務的人絡繹不絕。
貴州科學城“企業之家”服務點。人民網記者 高華攝
蔣藝提著一沓材料走進服務點,為公司辦理計量標准復查申請。從填表到窗口受理,整個流程用時20分鐘,對於經常“跑窗口”的蔣藝而言,這次辦理簡直“快到起飛”。
“我們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儀器計量檢測等服務,每年都要去十公裡外的政務大廳新建計量標准。這次在公司旁邊就能辦理,直接節省了大半天時間,體驗感很好。”蔣藝表示。
為蔣藝提供省時省力服務的“企業之家”,是貴州科學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路徑之一,2023年12月,貴陽高新區結合“一區四園”的發展格局,設置了“企業之家”1+2服務專區,將“企業之家”開到了園區,為貴州科學城內的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
“自服務點建成以來,我們累計辦件2113件,業務涵蓋企業開辦、信息變更、信用修復等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這種服務延伸到‘家門口’的模式,受到了園區企業的廣泛好評。”貴陽高新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曾梅介紹。
窗口工作人員正在辦理業務。人民網記者 高華攝
園區事、園區辦,除此以外,貴州科學城還提供“一對一”專員上門服務,著力提升企業滿意度。稅費咨詢、補貼政策、人才供給......每一次專員到企,都能捕捉到新的企業訴求。
“我們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今天擁有30多名員工,訂單也隨著人才的加入開始走向全國,作為一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是我們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貴州國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致科技”)綜合管理部經理吳博表示。
作為最早一批入駐貴州科學城的企業,科學城通過多次上門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企業需要人才,貴州科學城通過舉辦專項招聘會和校企協同定向培養,源源不斷輸送人才﹔企業需要訂單,貴州科學城聯絡市場推廣渠道,為企業提供專業指導......幾年下來,國致科技逐步壯大。
國致科技打造的“隧道打孔機器人”。人民網記者 高華攝
走進國致科技所在園區,一個活動自如的“隧道打孔機器人”引起了記者注意,這個擁有超強液壓機械臂的大家伙是國致科技的“明星產品”,該產品不僅解決了傳統人力隧道打孔帶來的粉塵問題,效率還是原來的6-8倍,訂單紛至沓來。
人才齊聚、市場廣闊,企業發展水到渠成。“我們生產的智慧工程類機器人、巡檢類機器人和檢測類機器人,產品已廣泛應用於鐵路、電力、物流、智慧城市、社會服務等行業。”吳博介紹。
有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宜業新城”雛形初現,作為西部科創高地的重要載體,貴州科學城已構建“一站式”企業服務體系,為項目提供從研發到落地的全周期保障。
目前,貴州科學城已聚集高層次人才2350名、企業經營主體2861家,培育規模工業企業5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5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上市企業5家,成為貴州省創新資源濃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我們將通過舉辦線上會客廳等形式,邀請企業與辦事部門面對面交流,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厘米’。”曾梅表示,接下來,貴州科學城將繼續完善各項服務指南,持續擦亮“服務零距離”名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