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第十九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4月10日—12日在安順市舉行。近年來,安順市持續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到21℃的城市,體驗360度的人生

本報記者 黃 嫻
2025年04月10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4月10日—12日,以“景城共建 融合發展 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為主題的第十九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安順市舉行,這一精心呵護、持續打造的盛會成為推動貴州旅游業與關聯領域協同創新的關鍵載體。

安順市處在貴州、雲南兩大旅游熱點的連接線上,是貴州乃至國內較早發展旅游的地區,不僅有黃果樹大瀑布、龍宮等為代表的世界級自然珍寶,還有安順古城、屯堡文化等為代表的現象級文化瑰寶,更有夏季平均氣溫21℃的涼爽氣候。

近年來,安順市深挖資源存量、創新業態增量、提升服務標准、共享產業紅利,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近5900萬人次,增長11%﹔接待過夜游客超1300萬人次,增長20%。

“不管是吃貨、文人,還是夜貓子,都能在安順找到自己的所愛。”安順市委副書記、市長尹恆斌表示,安順市正積極打造“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IP品牌,讓如今的安順更好看、更好玩。

守正創新,老景區有了新景色

這個春天,貴陽游客張暢決定前往安順,再去打卡一次曾經到過的黃果樹瀑布。與上次不同,此行他選擇的時間是在夜晚。

夜幕降臨,瀑布景觀台前人頭攢動。七彩燈光從峽谷兩側傾瀉而下,水霧在光束中翻涌升騰,將瀑布化作一幅流動的星河畫卷。遠處,瀑布流水聲與銅鼓的渾厚節奏交織,游客的熱情在夜色中被點燃。“太震撼了,這次看到了不一樣的黃果樹瀑布。”張暢不時按下手中的相機快門,記錄下眼前一幕幕震撼的場景。

黃果樹瀑布是享譽海內外的老牌景區。2021年,安順在守護好、傳承好當地自然環境與文化的基礎上,開發出國內首個以5A級自然峽谷景區為載體,以瀑布為核心,借助舞美、燈光、音響、投影、霧森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光影夜游項目——“夜游黃果樹”。

白天看到的是飛流直下的恢宏大氣,夜晚領略的是水光互舞的視覺沖擊。項目推出后進入首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名單,廣受游客歡迎。2024年,600萬人次前來黃果樹打卡,創下歷史新高。

山水上再雕琢,讓一帘瀑布獲得多面精彩,文化上再打磨,換來古老文化的時尚體驗。

走在平壩區天龍屯堡古鎮的石街上,游客李艷麗被一股濃郁咖啡香氣吸引。循著香味,她走進了一家裝修特別的咖啡店。店鋪牆面保留了屯堡傳統建筑的石牆,店員穿著屯堡人的傳統服飾……“不由自主就點上一杯咖啡,細細品味其中的香味,也品味著屯堡文化與歷史。”李艷麗說。

“600年石頭城堡裡喝咖啡”的體驗,是安順在傳統旅游資源上創新開發新業態的縮影。600年前,明朝“調北填南”,一大批江南地區的軍民邁入黔中大地,與本地居民共同孕育出獨特的屯堡文化保存至今。為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光彩,安順市推動屯堡文化轉化為可觸摸、可參與的體驗項目。

親子、研學、節俗、美食、生態田園……安順將屯堡文化元素與各種體驗融合,開發屯堡特色工藝作坊、屯堡民宿客棧、屯堡文化主題咖啡吧等業態,讓舊州、天龍、雲峰、鮑家屯等屯堡歷史文化古鎮從景區變成可以深度體驗的度假區。

老景區的新景色,讓李艷麗決定多待一段時間,把幾個屯堡古鎮都體驗一番:“在安順看到的文化遺產有一種時空穿越的感覺。”

跨界融合,新業態帶來花式玩法

壩陵河上,世界首座山區峽谷千米級跨徑橋梁靜靜佇立。橋體內部,一群游人穿行其中,伴隨著一聲呼喊,一人從中一躍而下——這是壩陵河大橋上的一場滑翔傘挑戰。

滑翔傘愛好者張翔星起跳后在兩分鐘內順利完成特技動作:“在運動中,橋、山、河、水盡收眼底,是一次奇妙的體驗。”

大橋為何能開展觀光極限運動?貴州省壩陵河橋梁博物館館長趙雄介紹,壩陵河大橋全長2237米,橋面至水面370米。發揮巨大的水面高差優勢,大橋在設計上創新融入觀光電梯、觀光通道,成為國內少有、貴州首座可進入橋體內部旅游觀光的超級工程大橋。

“在觀光基礎上,大橋規劃高空蹦極、低空跳傘等游玩項目。”趙雄說,2019年,壩陵河大橋刷新了吉尼斯蹦極世界紀錄,成為世界最高商業蹦極跳設施,也成為海內外極限運動愛好者與橋梁愛好者的優選“打卡”目的地。2025年1月以來,壩陵河橋梁博物館接待國內外研學、旅游等團隊近80個。

花式玩法不止出現在大橋上。每當周六,安順古城文廟廣場,特別的歌唱活動如約開展。台下,游客陳靜宜打開手機的閃光燈,和朋友一起跟隨音樂節拍揮動雙手……

這場由當地文旅部門推動的活動名為“幫幫唱”。為讓游客沉浸式體驗,當地重構傳統演唱活動的舉辦模式——邀請本土樂隊、網紅歌手等現場演繹,帶領游客分方陣以合唱、對唱的方式,穿插敬酒、歌詞接龍等環節,讓市民游客全方位參與互動。

“與以前參加的演唱會不同,游客可以現場幫唱、打分,更像一個沉浸式的開放舞台。”陳靜宜說,這場活動解鎖了演唱會的新玩法。

看似音樂會,實際是安順為游客打造的跨界玩法。近年來,安順積極將體育、橋、音樂會等與旅游深度融合,催生出橋旅、體旅、“跟著演唱會去旅游”等沉浸式、互動式、多元化、多層次的旅游產品,讓游客獲得更好的旅游體驗,加深對旅游目的地的了解。

提質增效,開放環境吸引四海游客

3月以來,安順市西秀區黃臘鄉的櫻花如期綻放,美麗的櫻花在網上走紅,成為貴州春季賞花“頂流”之一。正在安順旅游的張國鑫一行計劃將其納入行程,但景點小眾,離市區60公裡,櫻花園的可達性讓一行人有些猶豫。

顧慮很快打消。張國鑫在網上查到,3月22日,安順市開通市區往返黃臘櫻花園核心區旅游專線,乘上專列就可享受“無縫接駁+景區導覽”一站式服務。專線還專門設置途經黃臘鄉特色村寨、油菜花海布依族民居的線路。張國鑫游玩之后感慨:“景色美,民族風情濃郁,這趟行程很愜意。”

愜意的體驗來自全新的理念。近年來,安順從旅客視角出發,對標國際化標准,圍繞食、住、行、游、購、娛等提升旅游服務,確保游客盡興而來,滿意而歸。

“我將安順的金刺梨和紅肉創新搭配出一道美食。”前不久,安順廚師柏雄飛參加了一場政府主辦的美食比賽,作品憑借出彩的搭配和新穎口味廣受關注,“為的是突出安順特色,讓游客記住安順味道。”

通過大賽深挖美食內涵只是一角,安順推出《安順美食地圖》,評選出50家“安順老字號”餐飲小吃店,依托安順古城和顧府街打造特色美食街區,確保游客在安順吃好喝好。

不止吃出新味道,安順推動全市酒店擴容升級,讓游客住出新體驗。3月底,位於龍宮風景名勝區入口處的民宿項目施工現場,幾十名工人加緊施工。“確保6月中旬高峰期試營業,為游客就近提供高品質的住宿供給。”項目現場負責人吳小剛說。

目前,安順還對照國際化服務標准,在黃果樹等重點景區持續配套相關服務。專門增設境外游客服務窗口,配備專業翻譯器,建立了全省首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支付服務中心……2024年6月至2025年2月,黃果樹景區國際游客同比增長85.44%。

“如果,我們在安順遇見,蔚藍的天,你燦爛的臉,像一幅美麗的畫面……”走進安順古城,很容易聽到一首《安順遇見》。這首歌曲是一個湖南小伙子對安順姑娘一見鐘情后寫下的,講述他們的安順愛情故事。二人在古城開了一個小店,傳唱《安順遇見》,吸引國內外游客慕名而來打卡。

全鏈賦能,美麗產業添彩幸福生活

走進安順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幺鋪鎮羊場村,錯落有致的樓房與青山綠水相互映襯,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每到夏季,這裡的村頭巷尾游走著不同鄉音的避暑游客。

游客的到來,為當地村民帶來了發展機遇。近年來,安順對重點村寨進行整體改造,創建康養旅居示范村,為游客提供康養旅居服務。抓住機遇,村民謝朝飛開起了民宿,打造16個房間,32個床位,“環境好,價格適中,客房很受歡迎,每年收入十多萬元。”

抓住機遇的還有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家屯村。今年3月,村門口的油菜花成為游客打卡點。憑借鬆糕粑的制作技藝,村民鮑紅秀在巷口開起小店。“游客喜歡品嘗本地特色,每天銷售500元左右沒問題。”鮑紅秀笑得合不攏嘴。目前全村擺攤銷售小吃、特色農產品的農戶近200戶,既滿足了游客需求,又實現了增收。

富民更興業。“以前是自己生活用的蠟染,現在做成了工藝品。”在黃果樹旅游區石頭寨村,蠟染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伍琴說,游客多后,蠟染被開發成桌布、手提袋、壁挂、方巾等產品,每年收入有20萬元左右。如今,石頭寨有超過10家蠟染作坊,形成一條獨特的產業風情街。依托旅游,享有“東方第一染”美譽的安順蠟染,既是文化也成了產業。

帶動的效益還在延伸。“旅游帶動了文創產品的創新與發展,孕育了一條新的產業賽道。”在安順古城,一家文創店的負責人段瀑虹告訴記者,黃果樹大瀑布、龍宮等自然景觀和民族服飾等地方文化元素,被巧妙設計成了冰箱貼、馬克杯、書簽等文創商品,種類多樣,生動有趣。

文創店裡,600余種產品琳琅滿目,一款特別的帆布袋格外受游客歡迎。這款袋子用布依族紋樣點綴,印有“安”“順”二字。“袋子寓意很好,買上一個,就把‘平安順意’帶回家。”爽快埋單,河北游客宋玉杰滿眼歡喜。

(龍章榆參與採寫)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4月10日 第 10 版)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