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興義市樓納村:“美麗產業”讓生活更美麗

2025年04月09日16:0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清明過后,陽光明媚。興義市頂效鎮樓納村民族文化廣場旁,“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一行大字在春日的暖陽下熠熠生輝,格外醒目。風中飄來陣陣蘭花的幽香,沁人心脾,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1、樓納村。黃廷發攝

樓納村。黃廷發攝

走進樓納村花卉基地,五顏六色的兜蘭競相綻放,紅的如火、黃的似金、白的如雪,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構成一幅絢麗的繽紛畫卷。

花農們穿梭在鮮花叢中,忙著除草、澆水、換盆移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花卉移苗。陳湘飚攝

花卉移苗。陳湘飚攝

“以前種地收入低,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現在村裡發展花卉產業,我在基地打工,每個月能掙3000多塊錢。”村民張明祥一邊修剪花枝,一邊笑著說。他把土地流轉給公司,夫妻倆都在基地務工,年收入有7-8萬元,家裡生活條件改善不少。像張明祥這樣的受益農戶有260余戶,土地流轉租金、務工工資“雙重收益”,讓村民腰包鼓了起來。

樓納村位於興義市的東部,轄16個自然村寨,共有1339戶5289人,居住著漢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3、2024開秧節活動現場。黃廷發攝

2024開秧節活動現場。黃廷發攝

樓納村的蝶變始於2012年,村兩委依托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的優勢,引進黔西南綠緣動植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建立花卉基地,探索傳統農業轉型“美麗經濟”的路子。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和銷售渠道,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參與其中,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聯合體。

目前,花卉基地流轉土地220畝,建成標准化溫室大棚30個,種植兜蘭、雜交蘭、慧星蘭、文心蘭等高檔花卉品種,通過線上線下直播帶貨,產品遠銷廣州、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國內外市場。2024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余萬元,帶動群眾務工30000余人次。

4、美麗產業。陳湘飚攝

美麗產業。陳湘飚攝

“在家門口就能務工,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每天都能看到漂亮的鮮花,心情非常好!”布依族村民周賢秀感慨說。她過去在外地打工,收入不穩定,如今在基地裡干著“美麗”的活路,過著開心的日子,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花卉產業的發展不僅解決了各族群眾的就業,還推動了“以農興旅,以旅促農”的融合發展。樓納村成功獲批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依托花卉基地,打造了“賞花+旅游+農家樂”的鄉村旅游經濟。每到節假日,大批游客慕名而來,漫步鄉村田園,體驗農事、觀賞鮮花、品嘗特色美食,帶動了村內餐飲、民宿、農特產品銷售等業態,成為名副其實的“美麗產業”。

5、美麗畫卷。陳湘飚攝

美麗畫卷。陳湘飚攝

2024年,樓納村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次,帶動當地經濟收入400余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0800元。

“以前村裡年輕人都往外跑,現在很多人都回來了,村裡越來越熱鬧了。”村民韋榮忍笑著說。他開了一家名叫“山水農庄”的農家樂,生意紅火,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如今的樓納村,花香四溢、產業興旺、村民富裕,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6、美麗畫卷。黃廷發攝

美麗畫卷。黃廷發攝

“我們樓納村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凝聚成民族團結之力澆灌產業沃土,依托綻放的蘭花不斷煥發生機,推動生態顏值轉化為經濟價值,促進‘美麗產業’讓各族群眾的生活更加美麗。”樓納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再安說。(陳湘飚)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