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雷山縣人武部發揮自身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雷公山腹地白岩村的清晨,屋頂先醒,縷縷炊煙融入村民的辛勤履跡,充滿“兵味”的固魯完全小學校園書聲琅琅,通明的路燈毛坪村晚歸的路人,每周例行的院壩會討論熱烈,訴說著這裡生活的人們的幸福喜悅。他們用實踐証明,集中優勢資源給這片土地注入長久活力,遠比單純給錢給物更有成效。這裡見証著落后山村到中高端產業、生態宜居環境、濃郁國防文化交織的現代化美麗鄉村的蝶變。
科技賦能,產業邁入中高端
走進雷山縣郎德鎮白岩村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屏幕上滾動顯示著果蔬大棚實時溫度、光照、水量等數據。村支書金亮通過物聯網傳感器監測技術,實現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溯源全鏈條的數據分析。隻需輕輕一點,就能看到所有品種果蔬的銷售渠道、價格和銷量。
插上智能化翅膀的白岩村,為產業發展裝上新引擎:產業規模越做越大,智能化運轉中心、試驗基地以及種植大棚創造出大量崗位,村民務工機會、收入增加,先進的技術、上乘的產品備受客戶青睞。
“產業做大做強做優”,這是雷山縣人武部一班人提出的“三步走”戰略。2018年以來,人武部為白岩村的發展出謀劃策,發展“科技+農業+合作社”產業。如今,在高科技引擎的帶動下,合作社實現從試種區選種到水培、水肥等培育方式引進,從智能雲平台行情分析到運輸過程冷鏈配送的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化運作。
走進白岩村農業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錯落有致,農戶們忙著春耕覆膜,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感謝政府和人武部的幫助,如今我在家門口做工,既能增加收入,還能照顧家庭。”村民李明洋告訴筆者。
這個曾經人均年收入隻有1500元的貧困落后村,到現在人均年收入達20000余元,擔任村支書的金亮見証了白岩村的變遷。在人武部支持幫扶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向筆者展示了一組數據:7年來,人武部先后為白岩村協調引進2家農業龍頭企業,建設4個產業基地,帶動200余農戶增收致富。
每個月,人武部領導都要到白岩村走一走。調研中,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進一步優化產業、農民增收。在響應“一村一品”號召下,下一步他們將構建種養能手帶頭、村民主動發展的現代化產業格局,並依托智慧農業研學板塊,做強做優鄉村旅游業。
描繪國防圖景,打造愛我“兵味”校園
和平鴿在潔白的雲朵中舒展了翅膀,解放軍叔叔用有力的雙臂“圈”出一方溫馨港灣﹔孩童吹出象征夢想的泡泡,裡面有“中國制造”,也有詩和遠方……
開學不久,丹江鎮固魯完全小學利用開學第一課時機舉辦“我心中的國防”小型畫展。課間或放學后,畫架前總會聚集一波學生。“這幅畫是我畫的。”五年級學生李嬌嬌告訴筆者,得知開學后要舉行國防教育主題繪畫比賽,同學們紛紛拿起畫筆描繪心中的國防圖景。
畫紙上一張張滿懷憧憬的笑臉,斑斕了這個春天,也成為雷山縣人武部致力於將國防教育融入校園文化的一個縮影。該縣人武部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人武部聯合縣有關單位投入資金幫助改善硬件設施、加強師資培訓、提升辦學能力,同時堅持“扶貧扶到哪裡、國防教育的種子就播到哪裡”的幫扶理念,多措並舉為校人才培育提供精神搖籃。
走進固魯完全小學,走廊裡整齊排列的英模畫像、圍牆上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國防宣傳畫、拐角處風格明快的國防教育知識展板,濃厚了校園的國防文化氛圍。“在畫像前駐足,能感受到一種無聲的激勵。”六年級學生余小琴堅定地說,“英雄先烈通過不懈努力做出一番成就,成為全社會的榜樣,我也要像他們一樣。”
“哪位同學願意上來示范一下動作……”操場上,孩子們整齊列隊,專注聆聽縣人武部軍事科參謀王福講解軍姿動作要領。近年來,雷山縣人武部安排文職人員擔任國防教育輔導員,輪流到該校開展輔導活動,在孩子們心底埋下一粒愛軍報國的種子。
退役軍人勇擔排頭,培塑文明鄉風
3月16日晚,借著一周一次的院壩會時機,退役軍人陳林面向方祥鄉毛坪村村民開展移風易俗專題宣講。他從精神文明建設助推鄉村振興出發,號召大家從自身做起,節儉養德立家風、喜慶簡辦樹新風、破舊立新揚鄉風。
“喜事節儉辦,反對奢靡風。黨員做榜樣,老兵當先鋒。大家齊努力,山村處處新……”在陳林帶動下,大家簽訂《文明節儉承諾書》,表示要以實際行動破舊立新、移風易俗。
“如果一個地方風氣不好,再富裕也談不上鄉村文明。”雷山縣委宣傳部相關領導介紹,近年來他們聯合區人武部、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號召返鄉老兵發揮軍隊優良傳統投身鄉村文明建設。去年年初,毛坪村參照部隊管理模式,以院壩為班、村組為排,選拔退役軍人擔任班排長,讓他們成為文明鄉風建設的排頭兵。
每周召開一次“班務會”,帶領家家戶戶圍繞村組建設、環境問題、平安建設、家庭關系、鄰裡矛盾等方面展開討論﹔聚焦生活關切點,引導村民依法依規依理解決問題,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作為調解村民糾紛的專用場所,毛坪村的院壩會見証了很多“一笑泯恩仇”的場面。“這幾年,我每天都會來這裡坐坐,大家有事論事,沒事就聊聊家常,挺好!”自從這裡“開張”,陳先雲堅持每天到崗。
今年年初,一位老人與兒子兒媳發生矛盾,一氣之下搬到村民活動中心居住。得知此事,周德洪約談雙方了解情況。經過幾番調解,一家人重歸於好。
毛坪村村支書陳興芝告訴筆者,去年人武部協調組織3名法律工作者進村為班排長進行專門培訓,讓這支隊伍干工作業務能力更加精練。
據雷山縣人武部領導介紹,下一步他們將以退役軍人進網格為載體,推進“退役軍人+文化傳承”“退役軍人+矛盾調解”“退役軍人+志願服務”建設,激發美麗鄉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造福百姓的強大能量。(陳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