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 遵義師范學院構建“AI+教育”新格局

春日的遵義師范學院校園裡,一場由AI技術驅動的教育變革正悄然發生。人工智能技術正撬動教育教學全鏈條變革,構建起“AI+教育”的立體化發展格局,為這所百年學府注入“向新向智”的澎湃動能。
教學改革先行者:讓課堂與AI深度對話
走進國家一流課程“教育學”的智慧課堂,知識圖譜構建的AI助教正與學生展開多輪追問。這門由楊曉平教授領銜打造的智慧課程3.0版本,依托DeepSeek大模型技術,已實現3.98萬人在線學習,師生互動突破47萬次。課程不僅能夠自動推送個性化學習路徑,更能通過動態學情追蹤生成可視化數據,讓教師精准掌握學生的認知軌跡。在這裡,學習不再是枯燥的單向灌輸,而是一場充滿驚喜的雙向奔赴。
遵義師范學院“人工智能+教育”系列講座首場開講。
這樣的教學革新並非個例。學校網絡教學平台接入的DeepSeek一站式AI工作台,已為多門課程配置智能助教功能。在公選課“遵師校史與校園新聞採寫”課后,AI助教不僅解答學生關於新聞採訪寫作的疑問,還對學生的新聞寫作作業進行點評、提出修改建議,引導學生進一步打磨新聞作品,並成為教師為學生最終評定成績的重要參考。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的“中學生歷史認知與學習”課上,任課教師正通過AI實現文生圖,讓停留於文本的遙遠歷史知識變成活靈活現的圖片,並帶領學生查找圖片中存在的史實錯誤,既堅定正確的歷史認知,又學習到為中學歷史課堂准備素材的方法﹔此外,任課教師鼓勵學生在這門課上積極使用AI,學會提問、甄別、優化,並專門設計了運用AI輔助中學歷史教學的作業。
“作為師范生,這樣的作業能將未來的教育教學提前進行實踐,更讓我學到講課的思路、方法。”2023級歷史學專業學生王遠成說道。
師資培育攻堅戰:鍛造智能時代“新園丁”
“掌握AI工具已成為教師新的基本功。”在“人工智能+教育”系列講座首場培訓現場,科大訊飛高教事業部總經理、高級研究員陳紅斌通過科大訊飛AI虛擬主播向大家問好,在場師生在他的帶領下感受這場“技術風暴”帶來的巨大吸引力。
學校構建“理論研修+實際操作+項目驅動”三位一體培育體系,面向全校教師已開展多期專項培訓。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教師教學、AI賦能教育教學創新——DeepSeek實踐與多元AI工具融合教學、大模型驅動的生產力范式轉移與行業變革——DeepSeek大模型應用等專題培訓讓參訓教師深刻理解技術如何重塑傳統課堂,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
2023級歷史學專業學生王遠成在課上展示AI文生圖課堂練習。
學校努力將這種培育成效轉化為建設發展的創新動能。楊曉平教授團隊開發的“教育學”知識圖譜AI課程,即成為省級教改項目的標杆案例。人工智能+機電、人工智能+地理、人工智能+翻譯、人工智能+鏡頭語言等等校級教改項目的立項,也彰顯著教師在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道路上主動作為。
校園服務新范式:AI觸角延伸到每個角落
圖書館的AI館員服務試運行首周,就收到超過1800次咨詢請求。這位由超星匯雅和DeepSeek聯合賦能的“智慧館員”,能進行多語種文獻翻譯,還能根據用戶需求和閱讀習慣推薦“隱藏好書”,更能進行文獻重點總結、知識框架梳理,個性化延展學習建議,助力拓展知識邊界。同時接入館藏查詢、借閱查詢、座位預約等服務,實現紙質書、電子書一鍵雙平台搜索,並貼心提示到期時間。
圖書館AI館員提供貼心的借閱查詢。
這種智能化服務已滲透校園多個角落。在最近的“千企萬崗進百校”引才活動現場招聘會上,AI就業體驗平台為畢業生提供簡歷診斷、智慧照片拍攝、模擬面試等智能服務,助力2800份簡歷與就業崗位精准匹配。學校相關軟件還集成了AI服務,如文檔處理軟件可以實時跟進時政熱詞,避免邏輯缺陷,為各單位文稿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校對服務。
產教融合生態圈:構建AI人才培育新高地
學校與科大訊飛共建的“訊飛班”,2024屆畢業生年終就業率超98%,遠高於全省畢業生總體就業水平。在這樣的激勵下,2024年“訊飛班”規模從原本的3個班150人擴招到5個班250人。學校“一帶一路”黔貨出海貴州遵義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基地也用上了科大訊飛的AI虛擬主播,多語種、零失誤、超長待機,開啟智能交互新時代。
學校新簽約的京東數智黔貨供應鏈產業學院,也將把AI技術引入產品溯源領域。以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為抓手,打造集現代園藝專業課程教學、實踐實訓、科學研究為一體的產學研一體化智慧農業(數字園藝)生態教室。貴州省科技廳重點實驗室遵義市醬香白酒重點實驗室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開展基於AI技術的醬香白酒成分快速分析研究。這些產教融合項目,正與學校申報的“人工智能+”專業集群形成協同效應,為區域數字經濟輸送急需的復合型人才。
“一帶一路”黔貨出海貴州遵義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基地AI虛擬主播正在直播。
“人工智能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教育創新的催化劑。”學校黨委書記陳治鬆在“AI賦能教育教學創新”講座上強調。科技類開學第一課、多門數字素養必修課和公選課……學校為學生量身打造了從大數據、數字化工具、人工智能、編程基礎等著手的教育服務,隨著數字素養教育體系的完善,遵師學子正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浸潤中,鍛造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要培養駕馭AI的人才。”陳治鬆說道。
從課堂教學到管理服務,從師資培育到產教融合,遵義師范學院的人工智能教育實踐,既保持著師范院校的育人初心,又彰顯著擁抱智能時代的創新勇氣。當古老的板書與智能算法相遇,當諄諄教誨與知識圖譜交融,在這個春天,遵義師范學院正以AI為筆,在教育現代化的長卷上書寫“智慧未來”的生動注腳。(圖/文 黃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