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六枝:農產品精深加工 為鄉村產業注入新活力

“這是我們大山裡的寶貝,純天然無污染,涼拌、炒肉都很好吃。”3月25日,在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木崗鎮木崗沖村電商倉儲中心,鏡頭前,主播手持新鮮採摘的野生蕨菜,熱情地介紹。一旁的倉儲中心加工區內,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打包蕨菜。
主播正在介紹產品。
“這些蕨菜都是當天從山上採摘的,要快速打包發貨,保証新鮮。”去年5月,吳翠蘭來到這裡工作,從一名靠種地和在工地打工為生的農民,變成了月收入3000多元的“新農人”。“這裡活兒輕鬆多了,還能照顧家裡,日子更有奔頭了。”她笑著說。
吳翠蘭的笑容,正是六枝特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生動縮影。
這座佔地1400平方米的電商倉儲中心,主要以銷售當地應季農特產品為主,配備4個戶外直播間、6個室內直播間及10個移動冷庫,功能齊全。目前已有10余家企業入駐,年線上銷售5000萬元以上,線下銷售超1億元,帶動直接就業300人、間接就業500人。
倉儲中心內堆放著各類農產品。
“我們通過‘電商+倉儲+直播’模式,把木崗鎮的農產品賣向全國。”貴州多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陳霖介紹,中心不僅為農戶提供穩定就業崗位,還培訓村民掌握直播技能,讓山貨出山更便捷。目前中心已培育20余名本土主播,月收入均可達到上萬元。
而在關寨鎮中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工廠裡,貴州向日葵農業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清洗、修剪、發酵、包裝……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濃郁的酸香彌漫整個廠區。
工人們正在清洗蔬菜。
“我們現在有青菜、油菜、蘿卜菜、芹菜四大類酸菜產品。”公司總經理陳洪國指著生產線介紹,“2024年銷售額突破840萬元,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這家從家庭作坊成長起來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於2024年自創食品品牌“黔菜酸”,從手工制作到標准化生產,通過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企業正在實現傳統風味的現代化轉型。
正在發酵的酸菜。
“目前公司有5個農村合作社種植基地,帶動了六枝特區九龍、大用、落別、月亮河、新窯等1000余名農戶的增收。”陳洪國說。
如今,一棵棵農家蔬菜在這裡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帶動群眾增收的“金疙瘩”。
在六枝特區蓬勃發展的農產品加工產業中,刺梨產業正綻放獨特光彩。貴州軒轅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家專注於刺梨產品代加工的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建立起3.3萬畝刺梨種植基地,與當地約5000戶農戶開展合作,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讓刺梨這一“山野珍果”真正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致富果”。
“我們為合作農戶免費提供優質種苗,並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種植。”公司銷售負責人何文俊介紹,公司實行保底收購政策,確保農戶種出的刺梨應收盡收,徹底解決銷售難題。
貴州軒轅農業加工生產的各類刺梨產品。
“目前我們長期合作的代工客戶有上百家。”何文俊介紹,工廠於2020年正式投入試運行,至今已運營五年,企業銷售業績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24年工廠銷售額已突破3000萬元,呈現逐年遞增的良好發展勢頭。目前,該公司正在擴建廠房,新增的凍干生產線預計8月投產。
這些生動的場景,正是六枝特區農產品加工業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當前,六枝特區正大力發展糧油、蔬菜、肉品、禽蛋、水果、茶葉、豆制品等精深加工產業。
據六枝特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登海介紹,經過多年精心培育,六枝特區農產品加工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數據顯示,全區已培育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91家,其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9家。此外,六枝特區精心打造的“六枝六味”地域品牌也打響了知名度,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認可度持續提升。目前,六枝特區茶葉、食用菌、面條、糧油、豆制品等加工產業集群優勢進一步顯現。
從提籃小賣到電商直播,從家庭作坊到標准化工廠,從山間野果到廣受歡迎的農特產品,在這片土地上,農產品加工業正為農業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劉登海表示,下一步,六枝特區將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通過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向精深加工產業延伸,促進一產和二產深度融合,為六枝特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圖/文 林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