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春游金沙 烏江紅韻——紅旅融合互動交流活動在金沙縣舉行 

2025年04月01日08:3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金沙鎮沙土鎮。

金沙縣沙土鎮。

3月29日至31日,金沙縣舉行春游金沙·烏江紅韻——紅旅融合發展互動交流活動。江西省中國工農紅軍研究會、延安精神研究會、江西省於都革命歷史博物館、廣東省作家協會、廣州市作家協會、貴州省委黨校、貴州省文化傳媒企業聯合會紅色研學中心、遵義市長征學學會、遵義會議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遵義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息烽縣史志辦、江西贛州紅泉文化培訓公司等單位的嘉賓、專家和學者參加。活動還特別邀請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后代代表:朱德外孫劉武、何長工之子何光曄、肖華之女肖霞、王稼祥外孫吳志剛、羅炳輝孫子羅承、錢壯飛孫女錢瀅瀅等齊聚金沙,共商紅旅融合發展新篇。

沙土鎮胡家大院。

沙土鎮胡家大院。

參觀沙土鎮胡家大院。

參觀沙土鎮胡家大院。

活動期間,大家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先后前往中央紅軍南渡烏江指揮所舊址——沙土胡家大院,毛澤東在沙土期間住地萬壽宮、中央紅軍南渡烏江三大渡口之大塘渡口、錢壯飛烈士陵園及事跡陳列室、紅九軍團老木孔伏擊戰戰場遺址、戰斗勝利紀念碑、羅炳輝將軍事跡陳列室等地參觀。

參觀現場。

參觀現場。

參觀現場。

參觀現場。

在參觀現場,大家觀看展陳史實資料,現場充分研究論証解讀,在中央紅軍南渡烏江指揮所舊址,肖霞帶領大家高唱《長征組歌》第四篇章《四渡赤水出奇兵》,現場氣氛熱烈,令人心潮澎湃,在萬壽宮,紅領巾講解員解說生動、史實精准,獲得大家一致好評,並鼓勵金沙縣持續抓好青少年思政教育,做好紅色文化傳承。

參觀現場。

參觀現場。

參觀現場。

參觀現場。

在沙土鎮召開的紅旅融合發展互動交流座談會上,專家、學者們充分論証了南渡烏江的重大戰略歷史意義,並圍繞金沙紅旅融合發展展開了熱烈討論,大家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金沙縣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紅旅融合發展互動交流座談會。

紅旅融合發展互動交流座談會。

紅九軍團政委何長工之子、紅研會常務副會長何光曄。

紅九軍團政委何長工之子、紅研會常務副會長何光曄。

在沙土鎮還觀看了以“假傳電令渡烏江”為背景,由當地干部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音樂情景劇《突圍前夜》,並舉行了“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研學活動啟動儀式,大家對金沙縣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文化宣傳方面給予充分肯定。

音樂情景劇《突圍前夜》。

音樂情景劇《突圍前夜》。

畢節市委原常委、畢節軍分區原司令員敖衛。

畢節市委原常委、畢節軍分區原司令員敖衛。

畢節市委原常委、畢節軍分區原司令員敖衛:“現在我們在沙土的中央紅軍南渡烏江指揮所參觀。90年前,我們中央紅軍在沙土做出了南渡烏江的決策,從而擺脫了國民黨40萬大軍的圍追堵截,跳出了包圍圈,然后威逼貴陽,順利繼續長征。今天我作為紅軍的后人,能夠重返紅軍當年戰斗和指揮的地方,很有感觸。我們今天就是要認真學習領會和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才能走好我們今天的長征路。”

中央紅軍南渡烏江三大渡口全景圖。

中央紅軍南渡烏江三大渡口全景圖。

中央紅軍南渡烏江大塘渡口。

中央紅軍南渡烏江大塘渡口。

南渡烏江是紅軍四渡赤水戰役的點睛之筆,是戰略轉移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關鍵之戰。在紅軍南渡烏江三大渡口遺址的后山鎮大塘渡口,紅軍將領后代和專家學者們在百裡烏江畫廊的美景中,對90年前中央紅軍“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的偉大戰略和英勇行動連連稱贊。

紅軍后代孫東寧。

紅軍后代孫東寧。

紅軍后代孫東寧表示:“當年紅軍在這個地方浴血奮戰,有了他們的奮斗,有了他們的犧牲,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后,在這個地方,要沿著我們黨指引的偉大復興方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要挖掘好紅色文化、紅色資源,發揮好紅色遺址應起的作用,走出一條‘紅色+綠色+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錢壯飛烈士陵園。

錢壯飛烈士陵園。

鞠躬默哀。

鞠躬默哀。

在錢壯飛烈士陵園,大家敬獻花籃,鞠躬默哀,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隨后,在錢壯飛烈士事跡陳列室,通過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詳細了解了錢壯飛烈士的英勇事跡和傳奇人生,被他對黨無限忠誠,為革命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吳志剛同志向錢壯飛烈士事跡陳列室、沙土南渡烏江指揮所舊址、老木孔伏擊戰陳列室捐贈重要文獻。

吳志剛同志捐獻重要文件。

吳志剛同志捐獻重要文件。

吳志剛同志捐獻重要文件。

吳志剛同志捐獻重要文件。

吳志剛同志捐獻重要文件。

吳志剛同志捐獻重要文件。

敬獻花籃。

敬獻花籃。

錢壯飛孫女錢瀅瀅。

錢壯飛孫女錢瀅瀅。

錢瀅瀅說:“這是我第四次來金沙了,每次來都有不同的感受。這次來尤其是到了沙土鎮,我覺得比我20年前來的時候變化很大。我祖父犧牲在這兒、埋葬在這兒,所以金沙就像我家一樣,我對金沙還是挺有感情的。我覺得金沙以后會發展得更好,它是紅色旅游的基石,會吸引更多的百姓來走長征路,來金沙汲取紅色的營養。金沙的紅色旅游受眾面應該多面向年輕人,讓紅色基因一代代相傳。比如組織小學生在各地講解,就是一個很好的傳承的方式。同時,我也希望我的同事朋友能到金沙來參觀,我也會在有時間的時候來金沙祭奠我的祖父。”

紅九軍團菜籽坳戰斗勝利紀念碑。

紅九軍團菜籽坳戰斗勝利紀念碑。

在木孔鎮,大家通過瞻仰紅九軍團戰斗勝利紀念碑、參觀老木孔伏擊戰和羅炳輝將軍事跡展陳,回顧了紅九軍團90年前在金沙英勇作戰,狠狠打擊尾追之敵,使敵退而不敢應戰,從而有力掩護主力紅軍勝利南進的以少勝多經典戰例——老木孔伏擊戰。

紅九軍團戰斗勝利紀念碑。

紅九軍團戰斗勝利紀念碑。

羅炳輝將軍事跡展陳。

羅炳輝將軍事跡展陳。

羅炳輝之孫羅承。

羅炳輝之孫羅承。

羅承:“我是第一次來金沙,看到爺爺在這裡戰斗過的戰場,看到了這些紅色文化的遺跡,感觸很深,因為在四渡赤水一系列的戰斗中,爺爺一直充當的是一個掩護、誘敵的作用,通過參觀,讓我深刻感受到當時紅軍長征的艱辛,用智慧去戰勝困難。紅色文化在金沙是比較豐富的,希望能把這裡的紅色旅游資源好好利用起來,尤其把愛國主義教育、長征精神融入青少年的血脈中,這才是我們傳承紅色文化的根本。金沙的紅色資源比較多,最好能開辟幾條線路,分段把紅色旅游文化從點變成線,然后由線再變成面。”

參觀現場。

參觀現場。

大家表示,金沙縣紅色文化豐富,自然風光秀美,應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打造具有金沙特色的旅游品牌,建議利用中央紅軍南渡烏江等重大歷史事件,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讓游客親身感受紅軍長征之艱辛與精神之偉大。

參觀現場。

參觀現場。

紅軍將領后代們分享了紅軍長征期間的感人故事和自己的研究成果,表示金沙縣具備紅旅融合發展的良好基礎,通過將紅色文化、自然風光及特色產業相結合,可以打造出集紅色教育、文化體驗、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旅游精品,做好“紅色+綠色+特色”融合大文章,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

紅軍后代、紅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原解放軍后勤學院教授左月燃。

紅軍后代、紅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原解放軍后勤學院教授左月燃。

紅軍后代、紅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原解放軍后勤學院教授左月燃:“實際上我20多年前來過沙土,這次來感覺到有點驚訝,發展得非常快,沙土鎮現在的繁華程度,包括對傳統文化、對紅色文化的發掘程度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覺得這個和紅色文化的發掘、文旅融合傳承都是有關系的。過去有的地方你去追問紅軍當年的事情,別人會跟你說幾十年前,那麼久了誰還說得清楚。但是這次我來這兒,我特別驚訝的是,我們的小學生戴著紅領巾都能對紅軍的事情朗朗上口、頭頭是道,給我印象非常深刻。這個一定是整個社會的氛圍和我們當地的黨組織、政府、機關、有關部門的重視有關系。金沙這個地方有傳統文化的東西,是紅軍長征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節點,我覺得應該把地域文化、紅色文化、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整個的邏輯鏈條上顯示出它自己的特色,包括特色產品、飲食文化、當年的戰斗場景、舊址,我覺得可能還要再做進一步的內在邏輯的這種聯系納入到整個旅游規劃,再總體設計一下。包括像學校的這台音樂劇,這個其實是可以叫得響的名片,將來把它放在教室裡,還是把它放到紅色的情景當中。跟戰斗情景有關的,我們這兒這麼多紅色舊址,能不能再把它做一些深度發掘,納入一些短視頻,現場的解說,讓活的這個東西和已經逝去的歷史讓它能夠連接在一起,給人們一個鮮活的印象。另外一個我覺得我們今天下午專家研討會的時候,有專家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建議,就是從娃娃抓起。我覺得從娃娃抓起有一個什麼好處,就是孩子從小就在紅色文化的山山水水當中長大,如果他們對周邊的這些紅色舊址和故事視而不見,他們可能和別的地方沒什麼區別,但是你讓他們參與到紅色研學的活動當中來,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做通過行為卷入增加認知的深化,進而形成完整的認知,那最后變成他的信仰,他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條。所以孩子說不清楚沒關系,先跟著走,先從知道一點點到知道很多,從聽別人講變成自己講,他就會在頭腦當中留下印象,他就會承認自己在紅色沃土當中、成長當中這些浸染對他的人生是有幫助的,這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件事。”此次活動為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加快推進縣域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助力推動貴州文化與旅游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者:曾加錄、陳亮、楊洋、胡鳳至 攝影:吳艷禹、劉有飛)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