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水文:筑牢水旱災害防御的生命線

“你看,水准點校測是咱們水文汛前准備的重要內容之一……”春寒未褪的山谷間,炊煙還未升起,在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樓下鎮禹歇水文站內,汛前水准點校測工作已經開始。
工作人員正在開展歷史洪水調查。
“彭伯今年5月就退休了吧?”宋林虹笑問旁邊的老站長,“延遲到7月了,剛好還能再值幾個月汛期水情班呢。”彭澤志聲音帶笑,迅速回應,布滿老繭的手仍穩扶標尺,為一旁的李明銳示范校測要領。這名新入職的年輕人攥著筆記本緊盯每個操作細節,“40多年的經驗,這次學習機會真的太珍貴了。”老中青三代人的身影在觀測點前交替,恰似水文精神的無聲傳承。
在州內其他水文站,大斷面測量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踏入河道的瞬間,防水褲接縫處滲進的寒意讓人倒吸冷氣,但巡測隊員們握持測速儀的雙手穩如磐石,他們沿斷面線穩步推進,測深杆刻度在晨光中清晰可辨,凍得發紅的指節始終緊貼記錄板,隻剩不停記錄的筆沙沙作響。
“注入水量10毫米,記錄水量10毫米,誤差為0。”在興義市高卡雨量站,楊金正在做注水試驗。濕滑的鄉間小路上,他的搭檔黃榮夏就地蹲下,一頂帽子擋住了淅瀝的小雨,寒風吹過,雙手越發僵硬,但仍堅持重復洗刷的動作。“及時清理雨量筒,對我們后期數據的准確性非常重要,每0.1毫米都要力求真實可靠,這細微之差關系著萬家安危。”
“這是最后一個防洪鄉鎮了吧?”在冊亨縣丫他鎮,胡賓幾人正收起RTK和ADCP等設備,准備打道回府。“咱這次出來4天了,30個重點防洪鄉鎮,每個鎮都要開展地形測量、歷史洪水調查、無人機視頻測流﹔大斷面測量、水准點設立、高程系統建立﹔斷面樁設立測流垂線預置、防洪預警水位設立、應急監測方法選擇等,任務繁重。”“還要及時開展地形數據處理、繪制大斷面圖、水位-流量關系率定、暴雨洪水分析計算,這個月就在家吃了兩頓飯。”“咱這是舍小家為大家,上次去有位老人家中開展調查,他給我‘點贊’呢!”
汛前測量。
截至目前,黔西南州水文局汛前准備工作正穩步推進中。43個水文(位)站、145個雨量站、27個固定土壤墒情監測站、8個地下水監測站,黔西南水文人用腳步丈量江河脈搏,以精密校准詮釋責任刻度,用辛勤和汗水詮釋著“匠心”情懷。汛期將至,這群枕戈待旦的江河哨兵將以專業與堅守,筑牢水旱災害防御的生命線。(文/圖 黔西南州水文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