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工業: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工業是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創新發展、保障物質供給的關鍵力量,沒有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就沒有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0年來,遵義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緊緊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富有遵義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遵義實踐奠定了堅實基礎。
鋁加工全產業鏈基地。
“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
春日暖陽下,源遠流長的赤水河畔,生機盎然、醬香四溢。
作為中國醬香型白酒的核心產區,遵義不僅擁有茅台這樣的世界級品牌,還孕育了習酒等知名酒企。在消費升級日益明顯的今天,被譽為遵義工業經濟“壓艙石”的白酒產業,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
清晨,位於仁懷名酒工業園區的貴州唐庄酒業車間裡已是一片繁忙,72台“上甑機器人”揮舞著機械臂,通過紅外測溫與數據中控系統,機器人實現了“毫米級”精度的撒料、鋪料操作。
“過去‘上甑’要靠老師傅‘一看二摸’,現在機器人就能實時調節蒸汽通道分布,不僅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還實現了工藝的優化和標准化。”唐庄酒業設備能源部主任劉述欣介紹說,智能化改造讓公司生產的酒品質更加優質、穩定。
科技創新賦能,按下工業轉型升級的“快進鍵”。
在貴州氿洲道酒業有限公司,新引進的3台全自動潤糧機,能在同一時段多次翻拌釀酒原料,確保糧食吸水均勻,潤糧效果得到大幅提升。過去需要幾十名工人連續作業的潤糧工序,現在隻需幾名技術員監控參數就可完成。
智能化設備。
“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原料吸水均勻度提升了30%,釀酒效率提高了40%,2024年公司產量預計突破500噸。”該公司總經理黎仲介紹,企業還完成了窖底防滲改造、煤改氣、水冷改風冷、暗管改明管等工程,全面促進提質增效,推動綠色低碳生產。
白酒產業的智能化轉型也帶動著配套產業的變革。
在貴州藝森源包裝有限公司,全自動酒盒生產線每天可生產20萬件手工盒和卡盒,人工成本下降70%,產能提升60%。該公司董事長張勇感慨道:“過去依賴手工貼標的低效模式已成為歷史。”
從傳統釀造到智能生產,從單一企業到全鏈協同,遵義白酒產業走出了一條傳統與現代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2024年,遵義白酒產業總產值有望達到1408億元,成為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然而,遵義並未止步於“賣酒”,而是通過產業鏈延伸與消費場景創新探索出“白酒+”的轉型路徑,推動消費者從“品酒者”轉變為“文化體驗者”。
在老城附近的“遵義·1935”歷史文化街區,紅色文化與醬酒體驗相結合,成為游客“微醺打卡”的熱門地。在醬香味十足的赤水河谷,“醇香之旅”“醇味之旅”等6條主題線路串聯起茅台酒鎮、土城古鎮等景點,游客沉浸式感受到了“酒旅融合”的魅力。
中國醬香型白酒的核心產區。
在貴州習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習酒文化城”,歷史展陳、工藝體驗、慶典活動等功能完善,游客還能參與定制封壇酒、品酒師培訓等活動。
在茅台鎮,醬酒冰淇淋、醬香黑啤等跨界產品進一步拓寬了“醬香生活”的外延。
當一杯醬酒成為美好生活的注腳時,一場由“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的產業革命,正在中國白酒版圖上刻下鮮明的“遵義印記”。
2025年,遵義白酒產值目標將達到1500億元,提質改造星級特色酒庄15個,打造美食美酒街區2條、酒旅融合景區2個,規范提升白酒體驗店6個,構建“白酒+”消費新模式、新場景。
從單一釀造到全鏈賦能,從“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我們有理由相信,遵義正在重新定義中國白酒產業的價值維度。
傳統與新興產業並舉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的遵義實踐,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不斷推動產業能級躍升。
近年來,遵義市立足資源稟賦和傳統產業優勢,加速向新興產業、航天裝備產業等領域的拓展,形成了“傳統與新興產業並舉”的工業新格局。
在遵義巴斯巴科技公司的智能化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按照設定程序操作設備,有條不紊地對新能源汽車充電座的端口進行二次加工。原材料鋁錠經過壓鑄、加工、表面處理等17道工序的精密加工,變身為新能源汽車充電端口的關鍵部件。
這家為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量身定制核心零部件的企業,近年來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2024年實現產值3.5億元,成為遵義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生動縮影。
企業生產車間。
翻開遵義的工業版圖,以巴斯巴、大地和、貴州容百、新藍輝等為代表,重點生產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電池”三大系統,配套生產充電樁、汽車空調等核心零部件的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正在乘勢而上,積極推動著遵義新能源汽車產業蓄勢加速。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車企業正立足區域整車制造配套需求,加速技術迭代,推動產品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
航天裝備制造企業在遵義深入推進工業強市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4年,一批以研制生產航天裝備為重點的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關鍵設備等企業堅守領域、堅持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產值480億元,成為全國產業鏈備份的關鍵一環。
在貴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單件價值超200萬元用於第四代核電領域的主蒸汽管嘴法蘭剛剛下線。它比美標ASME標准高出15%,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國產化替代。
在該產品生產過程中,貴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採用數字模擬和實物驗証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熔鑄、鍛造和熱處理階段的全流程模擬仿真,優化鍛造變形的步驟,突破了耐高溫材料復配、整體鍛造成型等施工難度。2024年,貴州航天新力年產值同比增長25%。
在另一家航天裝備制造骨干企業,貴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鈦合金螺紋緊固件連接件、鋸齒環鎖緊雙頭螺柱組件、航空航天用帶墊卡箍、高鎖螺栓螺母等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重點型號任務,並多次獲評貴州省級名牌產品,“遵義制造”飛進雲霄。
貴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生產基地。
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新興產業聚鏈成群,是遵義實現工業強市的有效路徑。
筆者從遵義市工業和科學技術局了解到,2025年遵義將圍繞建設“全國航天裝備產業備份基地”和“成渝裝備制造配套基地”目標,大力發展特種化學電源、精密傳動系統、標准緊固件、電子元器件等關鍵零部件產業,引進一批航空航天及鋁、鈦材料配套企業,通過科技創新與產業鏈協同,力爭航天裝備及關聯產業產值突破520億元。
從富礦精開到全產業鏈
黔北大地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近年來,遵義市深入貫徹貴州省“富礦精開”戰略部署,扎實做好“富礦精開”大文章,統籌資源開發利用,推動鋁、錳、鈦等資源型產業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建設現代化資源精深加工基地,實現了從單一開採到全產業鏈發展的轉型升級。
在務川自治縣,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遵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高硫礦懸焙燒脫硫技術,成功解決了高硫鋁土礦的工業利用難題。2024年,該公司生產氧化鋁88萬噸,實現工業產值31億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鎵母液供給下游企業提取稀有金屬,實現了資源價值的最大化利用。
產業鏈的完整與協同效應是衡量區域工業競爭力的關鍵指標。
在播州區,從礦山開採到氧化鋁,從氧化鋁到鋁液,從鋁液到各類建筑、工業型材,一條“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制品”全產業鏈生產體系正成為該區的支柱型產業鏈條。
目前,該區通過鋁液直銷、多元發展下游鋁精深加工企業,已聚集鋁及鋁加工規模以上企業31家,產業產值達157億元,有效促進了資源就地轉化和產業集群發展,成為全省重要鋁及鋁加工全產業鏈基地。
富礦精開,遵義錨定的不僅僅有鋁資源。
以長嶺特殊鋼、貴州鋼繩等重點企業為引領,在紅花崗區、播州區等地布局鋼鐵、鈦、錳等產業集群。余慶縣、道真自治縣依托豐富石材資源,發展“砂石骨料+水泥制造+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
赤水市圍繞竹資源,延伸竹產業鏈條,打造形成竹日用品、竹包裝類、竹家具和竹建材等竹制品精深加工體系。正安縣通過加強吉他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了從木材加工、零部件生產到成品組裝、品牌營銷的完整產業鏈,吸引了144家吉他生產及其配套企業聚集,年生產吉他240余萬把,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竹制品到鈦材料,從錳礦石到吉他弦,從富礦精開到全產業鏈,遵義不僅實現了產業形態的升級,更探索出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下一步,遵義市將扎實推進“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頭號工程,持續做強白酒首位產業,推動基礎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延鏈強鏈,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持續邁進,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堅實的工業支撐。(文/李燕 圖/遵義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