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印江:萬畝石漠化公園花開正艷 踏青上春山活力滿滿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在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萬畝石漠化公園裡的桃花、李花、梨花競相開放,前來踏青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上春山,賞美景,感悟石漠化與春日的極致反差,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
在印江自治縣朗溪鎮,1.2萬畝石漠化治理公園裡的桃李迎來了盛花期,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遠遠眺望,漫山遍野的桃花、李花、梨花競相盛放,一樹樹李花似皚皚白雪,一簇簇桃花似片片胭脂,為春天的美景增添一抹色彩,構成了一幅絕美的春日美景圖。
游客們紛紛尋香而來,漫步在彩虹道上,徜徉在鮮花盛放的美景中,踏青賞花,怡然自得。攝影愛好者紛紛拿起相機、手機,穿梭於花海中,從不同的角度記錄下桃花、梨花、李花的嬌美與靈動,捕捉這難得的春日美景。
游客陳麗丹說:“這裡的春天萬紫千紅,與石漠化形成極致反差,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我想這就是具象化的錦繡河山,大好河山。”
游客徐阿媚說:“這天的天氣配上此時此刻的美景,真是春日裡的小美好,周末帶上家人和朋友一起外出,真的是太美了。”
朗溪作為印江石漠化最為突出的鄉鎮,由於石山嶙峋、水源稀缺、土地零碎,“開荒開到邊,種地種上天﹔春種一大坡,秋收幾小籮。”這句諺語生動描繪了這裡發展傳統種植的艱難困境。近年來,地處石漠化核心區的河西、昔蒲等村通過培土增地、退耕還林,植綠護綠,石漠化治理已經初見成效。曾經荒蕪的石山如今已披上了綠裝,變成了郁郁蔥蔥的果林。
印江自治縣朗溪鎮河西村村民田茂剛說:“我們這些地方全部都是石窩窩,挖出來了以后,每一個石窩窩就栽一棵果樹,我們這個村大概栽有三四千畝了,受益的了、得收的了。”
荒山變成“花果山”,依托1.2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區域,當地如今在這裡建起了石漠化生態體育公園,游客春可到此賞花、秋可到此摘果,“花”經濟、致富果正助推當地鄉村旅游產業蓬勃發展,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6000多元增加到現在的17000多元,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圖/文 田林、王東、馮艷麗)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