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侗寨——

游客一年更比一年多

本報記者 蘇 濱
2025年03月20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6年前,嬴勇秀東拼西湊200萬元,把自家木房改成民宿,左鄰右舍一片質疑﹔6年來,住店游客越來越多,不少村民動了心,嬴勇秀帶著大家一起干,日子越過越紅火。

38歲的嬴勇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侗寨人。由於自家的二層木房有些年頭,經常透風漏雨,有時走在地板上,都能聽到“咯吱咯吱”聲。在2018年的一次家庭會議上,嬴勇秀拍板,“建,必須重建!還得搞民宿!”第二天她便到村委會申請蓋章,再請鎮政府過會,“中間來了好幾撥干部、專家,不到半個月便順利獲批。”

按照政府提供的設計規劃和施工標准,嬴勇秀請來施工隊,加班加點建設,3個月完成主體框架。“總共4層,骨架全是磚混結構,外立面和欄杆全部包著木頭。”嬴勇秀說。

保護利用,群眾是主體。始建於北宋的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成群連片的吊腳木樓是侗族文化的象征,系統性保護是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應有之義。

“從申請、批復到設計、施工,一環套一環地把關,做到修舊如舊、建新如故。”新房的內部裝修,除了地面鋪設地板磚,牆面同樣裹著木板,還用實木吊頂,盡管成本算下來比普通磚瓦房高出50萬元,但嬴勇秀認為值得,“我們自己也要住,用的都是好材料。民宿整體風格跟附近的老房子兼容,有一種侗族的特色品牌意蘊,游客很喜歡。”

2019年,民宿正式營業,嬴勇秀當年喜迎開門紅:總共14間客房,有7個月幾乎天天爆滿,一年淨賺50萬元。

“人們越來越喜歡民族特色、體驗民族文化,到肇興侗寨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之前堅持的裝修風格,也成了賣點!”看到生意日漸興隆,嬴勇秀也雇用了兩名員工幫忙。她的成功,給不少村民帶來信心。陸紅勤是肇興侗寨的村干部,本想把自家的木屋租給外地人經營,看到嬴勇秀的生意做得紅火,便直接打消念頭,隨即翻新木屋,發展民宿,去年正式運營。“嬴勇秀沒少幫我們介紹生意,民宿也成了肇興侗寨的旅游品牌。”陸紅勤說。

2024年,肇興侗寨接待游客10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10億元。截至目前,肇興侗寨發展起320多家民宿、50多家餐廳,人均年收入超過4萬元。通過保護民族文化,發展特色產業,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旅游飯”,走上致富路。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5年03月20日 第 13 版)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