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項目實施指引》發布一周年 青春“充電”不停歇

一課難求!貴州青年夜校“真香”

李麗萍
2025年03月13日08:40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非洲鼓點震碎夜色,爵士舞者發梢躍動,尤克裡裡琴弦撩動星光……3月1日晚,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的美的悅然時光廣場化作“青春舞台”,傳遞觀山湖區青年夜校學員對生活的熱愛。“原來下班后的生活還能這麼燃!”市民周女士感慨。

學員表演非洲鼓。觀山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學員表演非洲鼓。觀山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這場“青年之夜——觀山湖青年夜校七點課堂一周年文藝匯演”不隻為慶祝觀山湖區青年夜校開課一周年,也恰逢團中央基層建設部《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項目實施指引》發布一周年。

從“掃盲授技”到“治愈班味”,2017年的“貴州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拓展升級為眼下的“青年夜校”,貴州順應青年新需求,激活夜校形式,朝著“貴州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貴州更有為、青年在貴州更好成長”的目標奮進。

如今,青年夜校覆蓋貴州9個市(州),並在縣域和農村地區深度延伸。當“青年下班,夜校開門”成為城市新節拍,“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正變成年輕人的新選擇,重塑工作生活的白天與黑夜。

20元“打開”課堂

夜幕降臨,觀山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仍燈火明亮。學員段小青屏息懸腕,筆尖在宣紙上勾出一撇。段小青從小喜愛書法,觀山湖區青年夜校的書法課讓她重拾童年的興趣愛好。“它讓我浮躁的心平靜下來,能更好投入工作。”她說。

2觀山湖區青年夜校的書法課程。觀山湖區委宣傳部供圖.jpg

觀山湖區青年夜校的書法課程。觀山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2024年3月,觀山湖區青年夜校在貴州率先開班。開課至今,人氣不斷高漲,校區從原來的1個增加到現在的16個,開設課程也由最初的兩門增長至現在的67種,涵蓋樂器、舞蹈、技能、運動、傳統文化等多個領域。

竹笛課15元/節,烘焙課20元/節,最貴的游泳課也不過80多元一節課……除了多元化的課程,令人心動的課費也是吸引青年們前來學習的重要原因。

為讓學員以“低成本”獲得“高收益”,貴州青年夜校一方面利用老年大學、青少年藝術中心等空間開展教學,通過錯峰使用公共資源,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邀請高校老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行業達人等參與授課,確保高質量教學。

共青團觀山湖區委綜合科負責人石圳凌表示,青年夜校的課程費用僅為市場價的三分之一,低價課程可讓青年“無負擔成長”,同時“公益+市場”模式又能保障可持續運行。

當寫字樓的燈光漸次熄滅,夜校教室卻愈發熱鬧。翻開觀山湖區青年夜校的登記冊——近400個班級,5800多名學員,正悄然書寫一座城市與青年的“雙向奔赴”的故事。

“興農人”闖新局

在思南縣安化古街的非遺工坊,袁宗鳳手持蠟刀,用竹簽挑動蠟液,朵朵蠟花隨著她的動作綻放。除此之外,她還制作了耳飾、頭飾等創意DIY作品。

青年夜校學員制作花燭。思南縣委宣傳部供圖

青年夜校學員制作花燭。思南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是思南縣青年夜校的一堂思南花燭體驗課。它讓年輕群體主動擁抱傳統技藝,更通過短視頻創作、直播電商等方式,實現非遺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貴州青年夜校最早源於2017年啟動的“貴州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那時,夜校以掃盲、農業技能培訓為主,旨在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提升文化素養和脫貧能力。

經過多年發展,夜校培訓內容逐漸豐富,從政策理論、農用技術,向電商、經營、法律等方面延伸,重在培養鄉村青年人才,為鄉村振興蓄力儲能。

如今,思南縣青年夜校的非遺剪紙、花燈舞蹈、花甜粑制作等課程吸引越來越多青年報名參加,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同時,推動非遺價值轉化。

石阡縣青年夜校茶藝課程。石阡縣委宣傳部供圖

石阡縣青年夜校茶藝課程。石阡縣委宣傳部供圖

放眼貴州,500所青年夜校嵌入鄉村振興戰略,培養種養大戶、電商達人、創業帶頭人等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1.3萬名,促成“人才鏈”與“產業鏈”融合,助力農村產業發展,直接推動農民增收。

今年兩會前夕,貴州省人大代表、貴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楓香染技藝)韋麗倡議增設針對手工業技能人才的學習平台。“現在很火的青年夜校,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我非常願意在青年夜校開設固定課程,手把手教大家楓香染。”她說。

人地緣分“一線牽”

走進貴陽市白雲區雲城街道辦事處黨群服務中心,陳凌(化名)換上舞蹈鞋,對著鏡子溫習古典舞動作。“這比宅在家裡追劇打發時間有意義多了!”她直言。一旁的學員接過話茬:“大家以同學相稱,探討興趣愛好、交流學習心得,感覺生活更有活力了。”

6.學員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古典舞基礎動作。白雲區委宣傳部供圖

學員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古典舞基礎動作。白雲區委宣傳部供圖

從居家到教室,從“獨學”到“群學”,青年夜校不僅滿足了青年群體對技能提升的需求,還在幫助青年拓寬“朋友圈”、提升幸福感的同時,讓其與城市公共空間形成深度互動,增強參與感和歸屬感,成為融入城市的“情感密碼”。

“通過夜校的學習,年輕學員們有更多機會,去認識和了解遵義這座英雄城市的歷史。”在貴州剪紙藝術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遵義市民間藝術家劉志華看來,青年夜校能增強青年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為當地文化建設注入青春活力。

7.觀眾在觀山湖區青年夜校文藝匯演現場歡呼跳躍。觀山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觀山湖區青年夜校文藝匯演現場熱鬧非凡。觀山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興。數據顯示,貴州常住人口中,14—35歲青年人口佔常住總人口的比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何服務青年更好成長、更快發展?青年夜校正以低成本、高黏性的模式,開啟別樣“夜”生活,書寫“青年與貴州共成長”的新篇章。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