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黎平:林業答卷亮眼 生態紅利滿倉

3月16日,2025年貴州省黔東南州林業工作會議在凱裡召開,會上通報了2024年林業重點工作表現突出縣(市),黎平縣林下經濟、特色林業產業、林草資源保護管理、林業科技推廣、林業種苗、招商引資、爭資爭項等工作獲通報表揚。
冬日黎平縣德順鄉太平山自然保護區俯瞰圖。
2024年,黎平縣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強化工作落實,強化試點建設,強化培育管理,強化科技支撐,各項工作齊頭並進,取得突出成效,獲批“第一批貴州省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試點縣”和首批貴州省集體林業大縣,並被州委、州政府確定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
強化工作落實,奮力爭資跑項。黎平縣以林長制為抓手,縣委主要領導(縣級總林長)牽頭抓總,帶頭開展招商、巡林、促產業等工作,主持召開林業重點工作推進會,分析研判存在的困難,解決項目申報慢、項目落實不力、示范帶動能力弱等問題﹔注重分工協作,縣四家班子領導領銜林業項目,分區、分組、分項抓好油茶、林下經濟、木材、國儲林等重點項目,高位推動工作落實﹔深入調查研究,督促縣、鄉、村干部職工帶頭抓林業項目協調、資金撥付、用地用電用水等事項,查找突破口,找准路徑方法,總結歸納經驗,形成大抓林業項目的良好氛圍,2024年,爭取到位林業產業建設項目10個,項目資金8275萬元﹔招商引進林業產業建設項目5個,總投資258700萬元。
開展油茶苗木生長調查研究。
強化試點建設,示范引領前行。立足資源稟賦,注重整體規劃,充分挖掘全縣26個鄉鎮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實施林藥、林菌、林雞、林蜂“四大產業”,重點打造“六區、多園、多帶、多點”的林下經濟發展布局﹔注重合作模式,靈活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國有林場+龍頭企業+基地”“國儲林+”等模式,調動公司、國有林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經營主體工作的積極性,全方位開發廣闊的林下空間潛能﹔每個鄉鎮確定一個示范基地,加強項目扶持、資金投入、技術服務,做成示范點,輻射帶動全鄉各村林下經濟發展。截至2024年,高標准建成油茶千畝以上示范基地7個﹔林下經濟百畝以上村級示范基地353個、千畝以上鄉級示范基地34個,萬畝以上縣級示范基地4個,其中,花果山油茶示范基地、青江天麻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獲得“國家級示范基地”榮譽稱號。
強化培育管理,巧破發展難題。把油茶作為林業特色產業“一縣一業”重點項目推進,狠抓種苗育種,加強優樹優選,廣泛收集生長勢頭好、抗病能力強、茶油產量高的油茶作為母本,從國內多地引進優良品種進行改良,選出長林3號、長林4號、長林40號、長林53號和湘林210號5個油茶良種進行推廣使用﹔通過優化項目設計、細化管理責任、優化跟蹤服務等方式,完善“村推戶管”模式,破解建設用地、資金、管理、銷售等難題﹔充分運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東西部協作等政策扶持,培育“高、新、專、精”油茶規上企業4家,總設計茶籽加工能力2.1萬噸,2024年全縣油茶加工企業共生產加工精煉茶油2350余噸及茶皂素(皂素液)、有機肥等油茶副產品5320余噸,實現產值3億元以上。
組織干部到黎平縣中潮鎮開展“人才日”系列活動。
強化科技驅動,服務林業發展。加強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貴州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多家林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關系,不斷提升林業科技含量,其中,國有東風林場與貴州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實施的杉木高世代優異種質創新、良種選育與應用推廣項目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組織開展全縣林業系統能力提升培訓,組建以高級工程師為骨干的授課教師團隊,重點培訓林業種苗培育、產業服務、森林資源管護等內容,開展技術培訓16期,受訓人數達1500余人,進一步提升林業技術人員服務能力﹔組建林業產業建設技術服務小分隊6個,分片開展林業技術服務,著力為企業、合作社、群眾授業解惑,全年到鎮、村一級開展技術指導200余人次,解決問題40余個,為林業產業建設提供充分的技術服務保障。(圖/文 楊再新、姚進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