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荔波縣茂蘭鎮:黨建引領奔幸福

2025年03月18日08:2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位於荔波縣東南的茂蘭鎮,村民們衣著五彩的少數民族服飾,戴著精致的頭巾,談笑間訴說著這裡的美好生活。近年來,茂蘭鎮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在組織建設、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方面下功夫,積極探索“黨建+”模式,讓這裡的鄉村環境更美、產業更旺、村民幸福指數更高。

強基固本筑堡壘

“年輕干部怎樣在工作中主動擔當作為?既要有干事創業的激情,又要有敢於擔責的勇氣……”

在茂蘭鎮的黨員活動室,“茂蘭青年課堂”就干部責任話題展開討論。

“茂蘭青年課堂”,由該鎮黨委書記擔任主講人,年輕干部參與分享交流。“在課堂上,年輕干部能夠深入學習產業振興、鄉村治理等相關方面的內容,可以了解一些生動的案例來豐富工作經驗。”茂蘭鎮黨建辦主任吳生運介紹。據了解,“茂蘭青年課堂”已開課30余期,累計2000人次參與課堂交流。

近年來,茂蘭鎮積極探索“黨建+”模式,在組織建設、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方面下功夫,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近年來,茂蘭鎮積極探索“黨建+”模式,在組織建設、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方面下功夫,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事實上,“茂蘭青年課堂”只是茂蘭鎮通過創新工作思路、夯實黨建根基的實踐之一。

這些年來,茂蘭鎮積極發揮新老干部之間的“傳幫帶”作用,不僅創新“領導幫帶”“雙向跟崗”等多種工作模式,還創新發展“指尖上的黨校”學習形式,加強全鎮黨員干部的理論學習。通過開設“鎮級黨校”“老年大學”等培訓班,依托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貴州網院”“書記課堂”等途徑,“指尖上的黨校”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茂蘭鎮黨委組織委員柏萬頂表示:“‘指尖上的黨校’是我們鎮獨創的黨員干部學習形式,它從鎮級開設到村級,通過微信、釘釘等平台,實時分享文件政策、重要講話精神等,確保廣大黨員干部隨時隨地完成學習。”

為了提升干部履職能力,茂蘭鎮還通過村黨組織書記“擂台比武”、黨的理論知識競賽、業務部門能力培訓班等形式,鍛造黨員干部過硬本領。“近年來,我參加了3次村黨組織書記‘擂台比武’,其中兩次獲得第一名,我覺得‘擂台比武’很有意義,不僅給了我們每個村提供一個展示的平台,也讓村與村之間相互交流取經,各自取長補短。”茂蘭鎮瑤埃村黨支部書記韋江感慨地說。

茂蘭鎮始終將黨建引領放在首位,注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能力培養。”通過強化理論學習、創新工作思路、開展‘擂台比武’等方式,這些都為提升基層黨組織隊伍能力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茂蘭鎮黨委副書記屈成西表示。

因地制宜促發展

在茂蘭鎮瑤埃村中藥材基地,層層茂密的樹林下,一簇簇生機勃勃的綠色植物蓬勃生長,這些藥材,正是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寶”——板藍根。

“別小看這個‘綠植’,板藍根一年可多次收割,種植成本低、產量好、效益高,經晒干加工后可制成板藍根顆粒、板藍根粉末或者板藍根茶,也可與甘草、菊花、黃芩等中藥材搭配使用,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瑤埃村駐村第一書記蒙瑞鑫介紹。

茂蘭鎮瑤埃村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但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極適合板藍根生長。於是,瑤埃村黨支部立足實際,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積極推動這項新產業的發展。

茂蘭鎮通過創新“林木+鐵皮石斛+板藍根”種植模式,為特色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圖為村民在採摘板藍根。

村民在採摘板藍根。

在瑤埃村不斷探索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村黨支部先是組織干部去先進地區考察學習板藍根生長與發展條件,接著又通過整合現有資源,積極引進龍頭企業,成立荔波洞開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爭取資金建設了350畝板藍根種植基地。

在后續管理過程中,村黨支部通過設置基地理事會主抓企業對接、日常管理、后期銷售等具體事務,同時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方式,鼓勵群眾以閑置林地入股,通過多方協作有效盤活了閑置林地資源,讓“荒山”變“金山”。

截至目前,瑤埃村的板藍根種植基地年產量10萬余斤,帶動農民就近務工1500余人次,人均增收5000元。

為進一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村級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瑤埃村黨支部立足本地特色資源,聚焦動力催生和市場需求導向,在政策保障、設施完善、產銷對接方面下功夫,推動打造更具規模型、經濟型、效益型的特色中藥材基地。

2024年,在黨支部引領下,瑤埃村洞開組鐵皮石斛基地引進南板藍根產業,首次創新“林木+鐵皮石斛+板藍根”的套種方法。

“創新林下經濟新模式,既大大節約了用地成本,又推動產業效益最大化。”韋江說,“在以后的產業發展中,我們將聚焦黨建賦能,在道路硬化、設施完善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推動千畝產業示范園建設,讓產業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內外兼修繪底色

走進茂蘭鎮少數民族聚居的瑤麓村,村道寬闊整潔,壁畫色彩斑斕,“紅十二條”(瑤麓村村民自治公約)也隨處可見,這是瑤麓村村民在基層治理工作中不斷探索的成果,也是村民們智慧的結晶。

少數民族文化極其濃厚的傳統村落瑤麓村,先后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生態文化示范村、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

瑤麓村在和美鄉村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和黨建引領分不開。

為進一步發揮村黨組織在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工作中的引領帶頭作用,近年來,茂蘭鎮以實現“水清路平、牆淨廁潔、村綠院美、長效保潔”美麗富裕鄉村為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帶動作用,從多方位、多角度、多領域推進新時代和美鄉村建設。

“為持續鞏固好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我們積極開展‘最美家庭’‘衛生家庭’評選活動,讓大家在衛生評比中動起來,推動鄉村風貌‘靚’起來。”茂蘭鎮黨委宣傳委員、統戰委員吳德聖說。

茂蘭鎮立足稟賦,因地制宜將特色文化與文明新鄉風融合,不斷提升治理效能。

茂蘭鎮因地制宜將特色文化與文明新鄉風融合,不斷提升治理效能。

茂蘭鎮不僅注重“面子”,也十分注重“裡子”。茂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會平介紹:“我們鎮積極引導各村村民制定‘村規民約’,通過村級‘網格化’‘積分化’‘紅黑化’管理,讓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全鎮基層治理向規范化、條約化、自治化發展。”

近年來,茂蘭鎮通過堅持黨建引領推動基層治理,引導各村按照“一村一約”要求制定村級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著力推進建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新局面,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作用,並因地制宜用特色文化塑造倡導文明新鄉風,形成瑤麓村“紅十二條”、瑤埃村“紅十條”等特色公約,傳承弘揚優秀鄉土文化。

“我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通過強化干部教育培養、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等舉措,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茂蘭鎮黨委書記溫俊清表示。(文/圖 管雪玉)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