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思南:600余棵金絲楠木“上春山”

在萬物復蘇的美好時節,思南縣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活動。此次活動以“我為家鄉捐棵樹·同心共建春暉林”為主題,吸引了眾多團員青年、少先隊員、青年干部和志願者積極參與。
青少年參與植樹。林漢亞攝
活動現場,大家熱情高漲,揮鍬鏟土、扶苗填坑、培土夯苗,分工協作,每個步驟都有條不紊。經過大家一上午的努力,一排排新植的樹苗昂然挺立,在春風細雨下展現出勃勃生機,為初春的大地增添了絲絲春意。
扶苗填坑。何敏攝
“我是2024年參加的西部計劃志願者,第一次參加植樹造林活動,感覺非常榮幸。植樹活動種下的不只是一棵樹,更是一份希望。”思南縣西部計劃志願者馮茂平說,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還能走進自然,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山”理念,提升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激發了愛綠、護綠、建綠的熱情。
植樹活動。林漢亞攝
近年來,思南縣大力推進“春暉林”品牌項目,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當前正是植樹造林的黃金期,引導群眾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樹立“植綠、護綠、愛綠”的生態文明觀念,把“愛綠護綠”化作生活日常。做到栽植一片、成活一片、綠化一片、創收一片,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活力”。
扶綠。林漢亞攝
“這次植樹節,我們組織了共青團員、少先隊員、青年干部開展思南縣2025年‘我為家鄉捐棵樹·同心共建春暉林’活動。今年我們種植了600余棵金絲楠木,通過組織義務植樹活動,既能增強植綠護綠意識,又能傳承雷鋒精神、弘揚奉獻精神,感悟‘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文明傳承。”共青團思南縣委副書記陳艷說,綠色生態家園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守護這片綠水青山既是責任,更是使命。讓山川披綠、江河清澈,讓綠色成為美麗思南最亮麗的“底色”。
全民參與。林漢亞攝
據悉,思南縣自2018年“我為家鄉捐棵樹·同心共建春暉林”活動啟動以來,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累計吸引13萬余人次參與,募集公益資金140余萬元,種植和管護春暉林1600余畝。春暉林的每一株樹苗都承載著廣大愛心人士對家鄉“水更清、地更綠、天更藍”的美好期盼,春暉林以樹木為“媒”,將游子的鄉愁轉化為可觸摸、可持續的生態林。(何敏、蘇暢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