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施秉:童心繪龍韻 傳承啟新章

2025年03月04日08:47 |
小字號

近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第二醫共體總醫院兒童康復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二月二龍抬頭”主題活動。活動現場,醫護人員、孩子與家長結對參與。通過沉浸式的傳統文化體驗,實現傳統節俗教育與康復訓練的創新融合。

2025年2月28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第二醫共體總醫院兒童康復科,家長在指導孩子包餃子。(磨桂賓 攝).jpg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第二醫共體總醫院兒童康復科,家長在指導孩子包餃子。

二月二,又稱“龍抬頭”,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為讓孩子們深入了解這一傳統節日的內涵,施秉縣第二醫共體總醫院精心策劃了此次主題活動,旨在通過趣味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活動伊始,該院兒童康復科護士為孩子們詳細講解了“龍抬頭”的由來和習俗,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對即將開始的舞龍制作表演、龍食體驗、龍主題繪畫等系列活動充滿期待。

2025年2月28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第二醫共體總醫院兒童康復科,家長在指導孩子染紅蛋。(磨桂賓 攝) (1).jpg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第二醫共體總醫院兒童康復科,家長在指導孩子制作染紅蛋。

“我們特別設計了梯度化體驗項目。”康復師龐勝彬介紹,“自閉症兒童通過舞龍道具的規律性擺動建立安全感,言語障礙兒童在音樂中鍛煉氣息控制,每個環節都暗含康復目標。”

在該院的戶外廣場上,孩子們在康復師的指導下,分工協作,手持自制的彩色小龍,開始了舞龍表演。普通兒童把控龍頭方向,肢體康復組學員擺動龍尾,語言組學員齊喊“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盡管孩子們年齡尚小,但在醫護人員和家長的鼓勵下,個個精神抖擻,舞動著小龍,上下翻飛,引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2025年2月28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第二醫共體總醫院兒童康復科,家長在指導孩子染紅蛋。(磨桂賓 攝) (2).jpg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第二醫共體總醫院兒童康復科,家長在指導孩子制作染紅蛋。

據了解,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把對美好未來的盼望蘊含其中。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名曰“吃龍須”,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寓意新的一年“龍鱗”閃耀,“龍須”順滑,“龍眼”明亮,“龍耳”聰慧,好運連連。

在接下來的龍食體驗環節,隨著熱氣騰騰的餛飩、面條、餃子端上桌,孩子們紛紛開動,你一口我一筷子,“龍食”很快就見了底。“我喜歡吃餃子!希望吃了以后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小朋友吳俱說。

2025年2月28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第二醫共體總醫院兒童康復科護士與家長一起指導孩子包餃子。(磨桂賓 攝) (3).jpg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第二醫共體總醫院兒童康復科護士與家長一起指導孩子包餃子。

“傳統文化是天然的社交媒介,舞龍需多人協同,童謠講究聲韻配合,這種結構化、儀式化的集體活動,能有效提升兒童的社交參與度,也能增強孩子的協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該院兒童康復科負責人田艷表示,“通過這樣的活動,能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促進孩子們的康復與社交能力。”

2025年2月28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第二醫共體總醫院兒童康復科康復師在指導孩子包餃子。(磨桂賓 攝).jpg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第二醫共體總醫院兒童康復科康復師在指導孩子包餃子。

此次“二月二龍抬頭”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歡樂中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節日,也為該院的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該院將繼續秉持“以文化人、以活動育人”的理念,為孩子們創造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助力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文/楊旭 圖/磨桂賓)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