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長順:日產2萬棒 科技賦能“菌”產業

2025年03月03日15:37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春寒料峭,農時催人。在位於貴州省長順縣廣順鎮的貴州天仁乙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液體菌種培養室和菌棒生產車間內,機器聲轟鳴不斷,技術員仔細監測菌種培養情況,工人們熟練操作設備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等一系列工作,為春耕菌棒訂單生產按下“加速鍵”。

四川省達州市客商考察了解制種工藝。

四川省達州市客商考察了解制種工藝。

“現階段工作主要生產紅托竹蓀菌棒和天麻的滅環菌菌棒,日產量達到2萬棒。儲備庫有11個,每一個庫儲存菌棒7萬棒,已經全部預訂出去。”貴州天仁乙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文平說,在生產銷售菌棒的同時,同步開展大棚種植工作,目前已種植20畝紅托竹蓀,計劃大棚種植150畝,林下種植200畝。

工人正在移栽紅托竹蓀。

工人正在移栽紅托竹蓀。

據介紹,2023年該公司紅托竹蓀的種源還要外購,考慮到品控、成本和市場口碑的問題,公司與貴州省農科院和貴州大學開展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投入300多萬元建設實驗室和20人科研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終於培育出了紅托竹蓀液體菌種,自主掌握了裝袋、滅菌、冷卻、接種、發菌、養菌、刺孔等關鍵技術,成為貴州省第三家掌握成熟培育技術的公司。

“液體菌種培養和生長各環節都要保持無菌並時刻監測控溫,隻有良種配良法,才能推動企業在菌種生產端的一個標准化、規范化,然后通過技術的一個轉化和應用,使企業的菌種合格率維持在百分之98%以上。”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專家楊通靜說。

菌棒生產。

菌棒生產。

看到如今的發展成效,任文平表示:“我們公司2022年通過招商引資落地長順縣廣順鎮,企業規模從單一的種植模式到現在種源研發、菌種銷售離不開長順縣在資金、人力、資源協調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現在我們年生產率達到500萬棒,菌棒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左右。”

種源突破大幅降低了種植成本,傳統種植模式每畝種植成本大約在3.5萬∼3.6萬元之間,現在每畝成本減少了1萬元左右,縮短出菇時間的同時提升了產量,成為長順縣珍稀食用菌產業的地方龍頭企業,吸引了來自省外的客商參觀借鑒。

工人正在對菌棒進行外部清潔。

工人正在對菌棒進行外部清潔。

四川省達州市客商楊財華想在家鄉發展食用菌產業,幾經咨詢來到長順考察食用菌種源培養:“通過今天對生產工藝、制藝流程和管理等一系列的實地查看,制種過程嚴格、出菇周期短,可以滿足市場供應,我們對這個品種有很大的信心,我們將把這次考察學習成果帶回去,在川東地區進行推廣,助力鄉村振興。”

“現在訂單已經處於供不應求狀態,所以我們計劃未來三年進一步提升液體菌種和菌棒的生產效率,擴大生產規模,力爭年產量突破1000萬棒,鮮菇日產量達20噸,滿足菌種、產品等需求,並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面積2000畝。”任文平說。

工人正在查看菌棒包裝情況。

工人正在查看菌棒包裝情況。

技術的賦能,讓紅托竹蓀等食用菌產業煥發新活力,種源以訂單形式銷往四川、重慶、湖南、雲南及周邊城市,也帶動了當地群眾的廣泛就業,每年該公司在本地用工2萬人次左右,人工支出近300萬元。

來自廣順鎮來遠村的韓海燕主要職責是在檢查菌棒生產線上生產出來的菌棒是否符合規格。“我的工資每個月3000元左右,我們村有7個人在公司上班,不去外面打工主要是為了照顧小孩,在這裡感覺還不錯。”生產線上,韓海燕手眼並用,專心致志。

“去年我們通過東西部協作的資金和銜接資金,先后投入將近600萬元用於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實現了周邊6個村的產業覆蓋和利益聯結,同時帶動了周邊100余人的務工就業,實現了人均月收入達到了1000元以上。”長順縣廣順鎮黨委副書記楊鳳閣介紹說。

近年來,食用菌也成為重要的農業產業之一,長順以強村富民為目標,依托氣候、地理條件等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壯大食用菌特色產業發展,形成菌種研發、菌棒生產、食用菌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食用菌產業鏈,進一步凝聚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合力,提升群眾致富增收能力。(圖/文 雷春琳、張彩微)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