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普瑞眼科陳曦主任詳解近視手術:科學選擇 理性“摘鏡”

2025年02月28日16:13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隨著近視手術技術的飛速發展,“摘鏡”已成為許多近視患者的福音。然而,在部分人的認知中,近視手術似乎被神化為“治愈近視的終極方案”。在普瑞眼科近視手術節來臨之際,貴州普瑞眼科醫院屈光手術中心主任陳曦指出:“任何醫療手段都有嚴格的適應症,近視手術更需理性看待,科學選擇才能真正實現視覺健康保障。”

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陳曦強調:“近視手術的本質是通過改變角膜形態或調整眼內屈光介質來矯正視力,並非治療近視本身。”目前主流的飛秒激光、ICL晶體植入等技術雖能實現裸眼視力提升,但無法阻止近視眼軸延長這一病理過程,因此高度近視患者術后仍需定期進行眼底檢查。

事實上,在普瑞眼科接診的案例中,陳曦團隊曾遇到多例特殊病例:某18歲患者因圓錐角膜傾向被拒絕手術,另一名42歲高度近視患者因白內障早期病變被轉診至其他科室。“規范的術前檢查應包含20余項評估,包括角膜地形圖、眼壓測量、眼底OCT等。”陳曦主任詳細解析道,“尤其要關注角膜厚度、曲率、淚液分泌量等關鍵指標,這些數據將決定患者能否適應手術,術后視覺質量能否達到預期。”

結合臨床經驗,貴州普瑞眼科醫院專家團隊為公眾劃定了清晰的手術紅線:年齡門檻:未成年人眼球發育尚未穩定,需滿18周歲且近視度數近兩年增長不超過50度方可考慮﹔度數限制:目前SMILE全飛秒激光適用於近視≦1000度,ICL晶體植入最高可矯正1800度近視,而且超高度近視需聯合交聯等其他術式﹔眼部禁忌証:角膜炎、青光眼、圓錐角膜等眼疾患者嚴禁手術﹔全身健康要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響愈合的患者需謹慎評估。

醫生正在為患者進行近視檢查。

醫生正在為患者進行近視檢查。

針對社會普遍存在的誤解,陳曦逐一澄清。“做完手術就能對抗電子產品傷害”——術后仍需控制用眼時長,避免眼疲勞加劇度數反彈﹔“手術越貴效果越好”——需根據個體角膜條件選擇術式,如角膜薄者更適合ICL而非激光﹔“術后無需復查”——所有患者都應建立終身眼健康檔案,術后第1天、1周、3個月、6個月及每年需回診觀察。

專家提醒:近視防控應遵循“預防為先、科學干預、規范治療”的原則,手術僅為視力矯正手段而非治療手段。對於正在發育期的青少年,及時建立屈光檔案、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才是防控近視的根本之道。若有手術需求,務必選擇專業的醫療機構,通過系統性評估獲得最適合的解決方案。(文/圖 陶陶)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