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 紅薯育苗忙
——楓芸鄉“雙高”紅薯培訓會上的“春耕圖景”

“嬢嬢,要按照合理的間距來擺放,這樣才有利於紅薯薯苗生長發育,以及后期控旺和管護!”2月12日,楓芸鄉綜合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石正祥俯身在育苗床前,手把手給務工群眾做示范。在薄霧未散的田野間,五十余名干部群眾圍在壟溝旁,早春的寒意被此起彼伏的問答聲驅散得無影無蹤。
這是楓芸鄉“雙高”紅薯集中育苗技術培訓會的現場,培訓現場“楓芸鄉2025年雙高紅薯集中育苗技術培訓會”的紅色橫幅格外醒目。鄉長饒芯睿站在田埂上,看著眼前這番熱鬧景象,轉頭對大家說:“去年全鄉雙高紅薯種植面積超3000畝,畝產突破4000斤,帶動超8000人次群眾務工增收。今年開春早,我們搶抓時節把技術送到地頭,就是要讓鄉親們抓住‘黃金育苗期’”。
培訓現場儼然成了田間課堂,高級農藝師李明富蹲在育苗床前“要怎樣種植才能最大程度預防病虫害,減少種植風險,幫助種植戶‘虫口奪糧’.”一邊示范種植要領,一邊講解病虫害相關知識。“今天真是受益匪淺,看來我這個種植‘老把式’也要加強學習了。”種植大戶黎桃一邊聚精會神地聽著,一邊用手機錄音記錄講解要點。
實踐環節掀起高潮。“紅薯育苗要選擇合適的苗床,制作苗床寬度在1.2-1.5米左右,鬆土深度通常15-20厘米,要對育苗土壤進行消毒殺菌。”育苗點種植大戶陳大洪用朴實的語言講解著育苗技巧和方法。務工群眾則彎著腰,仔細地擺放著薯種,動作熟練而輕盈,圍觀人群爆發出的掌聲與田野鋤頭勞作聲交織,構成了一幅繁忙的“春耕圖景”。“以前憑經驗種地,現在有科學的種植技術撐腰,看來今年我承包的地實現增產增收沒問題!”金星村種植大戶老余黝黑的臉上笑出深深皺紋。
培訓間隙,鄉人大主席吳迎文也沒閑著。他站在田埂上和今年嘗試種植紅薯的種植戶算起經濟賬:“我們從選優品種、脫毒育苗、機械化起壟、覆膜移栽、田間管理、病虫害防治、採收銷售全程技術指導服務,還有省級優秀龍頭企業支撐,讓我們群眾發展產業無憂。”聽得種植戶連連點頭:“今天看到如此專業的培訓,更加堅定了我發展紅薯產業的決心和信心。”
據了解,今年全鄉打造“雙高”紅薯集中育苗基地3個、發展種植50畝以上種植大戶18戶、規劃種植面積2000余畝。下一步,楓芸鄉將繼續以產業發展為抓手,深入田間地頭做好技術服務,讓更多群眾通過致富“薯”,實現增收致富路,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勁的動力。(思南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