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劍河:幫扶車間復工忙 掙錢顧家兩不誤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走進貴州省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幸福社區就業幫扶車間,繁忙一片,工人們正忙生產、趕訂單,為新的一年開好頭、起好步,全力沖刺首季“開門紅”。
社區居民正在制衣車間進行崗前培訓。楊菊梅攝
在藤編車間的流水線上,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機器打制藤席,趕制新年的第一批訂單。另一邊,一根根細長柔軟的藤條在工人的指尖靈活穿梭,彎、折、穿、拉……一張張藤席逐漸編織成型。
“我們初六就開始開工了,訂單已經排到12月份,現在就加班加點地趕訂單。”貴州尚億騰業工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吳遠英說。
藤編車間裡工人正在趕制訂單。楊菊梅攝
“開業那天老板還給我們包了個大紅包,鼓勵我們積極工作,感覺更有干勁兒了,新的一年加油干活、多掙錢。”幸福社區居民楊政清笑著說。
幸福社區是劍河縣4個易地搬遷社區之一,為實現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的目標,社區積極引進、建設就業幫扶車間,目前已建成藤編廠、手套廠、玩具廠等4個就業幫扶車間,解決了300余人的家門口就業問題。
劍河縣粵黔協作共建就業基地。楊菊梅攝
“為幫助更多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我們社區工作人員積極對接企業,了解用工需求,同時入戶走訪居民,了解就業意向,為企業和居民牽線搭橋,把‘人找崗’變成‘崗找人’,實現返鄉回流人員動態監測,確保就近就地就業工作落到實處。”幸福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萬勝軍表示。
今年,幸福社區又有兩家企業入駐。在貴州隆盈制衣工廠,機械設備已整齊排列、有序就位。車間內十多位工人在流水線上試工,不時有人前來應聘。
劍河縣幸福社區工作人員入戶走訪,了解就業意向。楊菊梅攝
“年前社區的工作人員就來家裡宣傳,聽到社區有新廠招人,我就報名了。”正在車間參加培訓的萬麗芳說,不用像從前一樣到處打零工,掙錢顧家兩不誤,這份“家門口”的新工作,她很滿意。
貴州隆盈制衣工廠廠長董麥英介紹:“車間主要解決社區就業難、在家帶小孩的寶媽這一類的人員,整個流水線流動起來,正常生產的話,車間可吸納150人就業。”
藤編廠員工正在交流編織技巧。楊菊梅攝
在幸福社區,城中有房、門前有園、樓下有廠,安居樂業在這裡具象化。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為社區及周邊居民帶來更多就業崗位,讓搬遷群眾就業增收更加穩定、更可持續、更高質量。
下一步,劍河縣將繼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在就業增收、產業發展、社區治理、監測幫扶等方面持續發力,讓搬遷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城市資源、融入城鎮生活,過上新市民宜居宜業的幸福生活。(圖/文 楊潔茹、楊菊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