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煙后種蔬菜 勤勞致富快

2025年02月12日15:3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正月十四,陰轉小雨。

空氣中還殘留著煙花鞭炮的氣息,過年的熱鬧氛圍尚未消退,勤勞的王久付已經閑不住了,他來到自己租種的土地裡,准備把地裡剩余的花菜全部採收出售。

上午10點,王久付已經帶著幾個村民在地裡忙得熱火朝天。鐮刀輕輕滑過,一顆顆鮮嫩的花菜就被取下,隨即被他們整齊地擺放在車上。

王久付行走在租種的土地中。

王久付行走在租種的土地中。

王久付是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白碗窯鎮海子村人,近幾年一直在興義市義龍新區頂效鎮樓納村租地種煙。從前年開始,他每年把烤煙收完后,都會在地裡種植蔬菜。

“去年種了86畝煙葉、50畝花菜。花菜基本上都賣完了,地裡還留下了菜根和菜葉子。”指著面前平整的土地,王久付說道。

順著王久付的手指方向,筆者看到了一片不同於印象中貴州山區破碎的土地。這片土地比較平整,地連成片,機耕道延伸其中。

據了解,這是黔西南州煙草專賣局(公司)投入資金進行過高標准煙田整理過的土地。從2021年開始,黔西南州局(公司)將樓納村及鄰近的雙山村共1700多畝土地進行了整理,一方面進行平整,另一方面建設了排澇、機耕道等設施。去年,黔西南州局(公司)還在這裡鋪裝了滴灌設施。

整理后的樓納村土地。

整理后的樓納村土地。

“以前這片地也跟我老家那裡一樣,東一塊西一塊的,大型機器沒法作業,每次下地干活得繞著山轉,干完這塊地裡的活,再轉戰另外一塊地,太費力了,所以種植規模一直不大。”王久付說。

由於最近下過雨,菜地裡有些泥濘,王久付的腳上沾滿了泥土,可他毫不在意。這土地,正是他幸福生活的源泉。

今年43歲的王久付已經種了25年烤煙,種植規模從最開始種幾畝,逐漸增長到種20畝。受限於土地條件,過去十多年裡他一直種20畝左右的烤煙。得益於高標准煙田建設,他在樓納村租到了連片的土地,煙葉種植規模一下子提高了。

“烤煙種植的收益一直比較穩定,現在土地平整了,種起來更不費勁,種煙是越來越輕鬆。”說起這些年烤煙種植的變化,王久付如數家珍,停不住嘴。“翻犁用上了大型耕地機械,我這80多畝煙地,一兩天就能耕完﹔烘烤用上了生物質烤房,不僅烤煙不用熬夜了,溫度控制更加穩定﹔過去我們最怕春旱,移栽找不到水,現在地裡有了滴灌設施,移栽也不用愁了。”

種煙收成好,可每年9月賣完煙,土地就閑起來了,這可讓閑不住的王久付有些難受。

近年來,煙草公司大力推動糧煙融合發展,鼓勵煙農利用各類產業作物生長在時間、空間、區域上的差異,開展輪作、間套作、茬作等多種復合帶狀種植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烤煙+多元產業”糧煙雙優復合產業帶。

經過幾番考察,王久付選擇煙后種植花菜,前年種了20畝花菜,收益不錯,去年就擴大到了50畝。

烤煙加花菜,收益到底如何呢?站在地裡,王久付給筆者算了算他的收入賬。

“去年,烤煙賣了60多萬元,除去土地租金、生產投入、工人工資,還能剩下近20萬元﹔50畝花菜,大部分都是批發給大客戶,種一季下來純利也接近10萬元。關鍵是這些土地我都是租一年,種完煙閑著也是閑著。”王久付開心地說道。

一邊說著,王久付一邊抱起一顆花菜來到筆者身旁,“炫耀”他種的花菜品質是多麼優良。

王久付採收的花菜。

王久付採收的花菜。

他告訴筆者,煙后種蔬菜,好處多多。“蔬菜可以吸收煙地裡的肥力,投入低。收了花菜剩下的菜根菜葉,翻犁的時候埋到地裡,又增加了土地的營養。更重要的是,土地一年到頭都不閑,幫我做工的村民一直有活干,很穩定,我更好管理。”

接近中午1點鐘,地裡的花菜全部收割完畢,王久付招呼今天給他干活的村民一起去吃飯。走著走著,他突然停下腳步,像是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從口袋摸出手機,很熟練地找到一個號碼撥打了出去:“新年好啊,你啥時候開工?我地裡的菜都收完了,有空過來幫我把地給犁了。”

原來,王久付是在聯系機耕手,閑不住的他腦子裡一直想的都是土地的事情。

王久付到市場出售採收的花菜。

王久付到市場出售採收的花菜。

立春已過,春天已至,把土地深翻一遍,做好又一季烤煙種植的准備,王久付的幸福生活,就在這土地一年又一年的輪作當中,也在他從不停歇的勞動當中。(文/吳清海、張藝 圖/張藝 視頻/張藝)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