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近悅遠來風物新 最是文明潤人心

息烽縣2024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2025年02月09日15:4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蛇年春節,在息烽縣城區各主次干道上,主題燈籠高高挂起,濃濃的年味兒扑面而來,歡樂、喜慶、文明、和諧的節日氛圍盡顯眼前。

息烽縣城新春氛圍。

息烽縣城新春氛圍。

全民春節大聯歡文藝演出、送春聯下基層、“建強杯”拔河比賽、舞龍比賽展演、花燈展示評比、新春燈謎,息烽縣精心籌備了6大主題文體活動,新年的“氛圍感”拉滿,透射著“爽爽貴陽·紅色息烽”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成果,展示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期許。

剛過去的2024年,息烽縣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緊扣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運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陣地,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文明培育育新人

村庄干淨整潔美觀,通村道路四通八達,白牆黑瓦的民居房整齊劃一,息烽縣養龍司鎮堡子村寧靜而美好,“全國文明村”正散發勃勃生機。

息烽縣養龍司鎮堡子村。

息烽縣養龍司鎮堡子村。

堡子村是半邊天文化的發祥地。近年來,在“巾幗風范、敢為人先”半邊天文化涵養下,新時代的堡子村婦女以“一崗六隊”為載體,持續在村級事務管理、基層社會治理、和美鄉村建設等方面勇挑重擔、屢創佳績。堡子村先后被授予“全國婦女教育基地”“全國巾幗示范村”“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稱號。

以農村“治風”為抓手,讓“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的新風尚成為引領群眾幸福生活的新潮流。天鵝村持續強化黨員示范引領,有效遏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等陳規陋習﹔坪上村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作用,引導群眾講文明、樹新風、除陋習﹔興隆村有效利用文明積分兌換超市,激發村民積極性,引導村民自覺養成文明習慣通過農村“治風”,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幸福感。

過去一年,息烽堅持立精神支柱、樹價值標杆、育時代新人,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理論宣講“零距離”,凝心聚力潤人心。通過開展各類主題宣講,覆蓋黨員干部群眾10.4萬余人次,組建“理論宣傳二人講”隊伍65支,累計宣講300余場次。

德潤人心,榜樣引領風尚。全縣累計獲“中國好人”稱號3人、“貴州好人”稱號8人、貴州省第七屆道德模范提名獎1人、貴陽市道德模范稱號5人,12個單位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9個單位獲得省級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1戶家庭獲得省級文明家庭稱號、20戶家庭獲得市級文明家庭稱號。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關乎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全縣7人獲得省級、市級“美德少年”稱號,10人獲得市級、省級“新時代好少年”稱號,息烽縣第一中學獲得省級文明校園稱號,9所中小學獲得市級文明校園稱號,44所中小學獲得縣級文明校園稱號。

文明實踐樹新風

永陽街道露萍養老服務中心舉行“鄉村禮堂”孝文化禮儀文明實踐活動,息烽縣中等職業學校舉行“鄉村禮堂”傳統文化進校園文明實踐活動,小寨壩鎮黑神廟社區舉行“鄉村禮堂”互助長桌宴共建鄰裡情文明實踐活動……過去一年,息烽縣一系列“鄉村禮堂”活動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激發鄉村文化新活力。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

息烽縣把深入推進移風易俗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內容,打造並推進“鄉村禮堂”文明實踐品牌活動,進一步推動文明實踐春風化雨,讓時代新風浸潤心田。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陣地就延伸到哪裡。全縣建成文明實踐中心1個,文明實踐所11個,文明實踐站179個,實現縣、鄉、村(社區)三級全覆蓋。因地制宜優化陣地建設,充分挖掘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堡子半邊天文化陳列館、窗口部門等陣地資源,建設理論宣講、紅色文化、群眾文化等文明實踐基地5個。

2024年,息烽以“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活動、縣城“一圈兩場三改”、農村“五治”、為群眾辦實事為抓手,圍繞“我們的節日”、重大節慶等開展文明實踐活動500余場。

文明創建展新顏

2024年,息烽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創建思路,突出群眾共商共治,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積極變化和益處。

永陽街道希望社區,以群眾生活需求為導向,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發動社區居民全程參與,通過整合各方資源,成功打造黨建文化區、紅色文化區、廉政文化區、健康文化區、傳統文化區、紅色書屋、紅色影廳“五區兩館”文化陣地。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又不斷提升群眾文化涵養和文明意識。

永陽街道北門社區教師新村五號樓小區,群眾文明共治得到進一步體現。教師新村五號樓小區自發組建自管委員會,積極推行居民共治。自管委員會切實擔負起自我管理的責任,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主動作為、積極獻策,有效加強小區內停車秩序和環境衛生保潔等公共事務管理力度,隨時保持干淨整潔有序的環境,持續提升小區環境質量,讓小區居民共享自治成果帶來的幸福。

息烽縣城。

息烽縣城。

息烽縣唯一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團圓社區,承擔著368戶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使命。走進團圓社區,廣闊的文化廣場首先映入眼帘,干淨整潔的道路、鱗次櫛比的路燈、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優美溫馨的社區環境贏得群眾夸贊,運動場、衛生室、便利超市、兒童之家、老人日間照料中心,便捷暖心的社區服務讓群眾其樂融融。文藝演出、免費體檢、技能培訓,各種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經常在這裡舉行,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突出城市發展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有機結合。息烽以城市“一圈兩場三改”為主抓手,不斷補齊城市交通、市政道路、文化體育設施等基礎設施方面短板弱項。將原文明城市鞏固提升網格優化調整為33個文明共建責任區,進一步強化統籌調度力度,確保工作開展有力有效,改變了職能部門以我為主、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合力的局面。

在全省開展“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活動測評中,息烽2020年排名第42位,2023年排名第9位。

展望未來,息烽將繼續著力提升群眾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努力實現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環境美”到“生活美”,從“外在美”到“內涵美”的精彩蛻變。(圖/文 息烽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