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綏陽:農村小伙指尖非遺迎新年

2025年01月06日09:4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在貴州省綏陽縣大路槽鄉,有一位年輕的手藝人,他在一方小小的天地裡,用指尖傳承著非遺面塑這門古老的技藝。在農歷新年到來之際,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又創作了什麼作品迎接新年的到來。

一個四腳凳,一方小木桌,桌子上整齊擺放著面塑制作所需的各種工具和材料,彈簧支撐著的十二生肖面塑小擺件“搖頭晃腦”,甚是可愛。隻見85后年輕小伙詹躍,熟練打開被保鮮膜裹住的樹脂粘土,粉色、綠色、藍色、紫色……又一個面塑作品將在他的指尖下誕生。

詹躍正在制作生肖蛇.潘婭 攝

詹躍正在制作生肖蛇。潘婭攝

“蛇年到,我要捏出一條生肖蛇來迎接農歷新年!”詹躍說完便安靜坐下,隻見他凝神屏氣,全神貫注,各色粘土團在他的十指間經過捏、搓、揉、壓,又在工具刀下靈巧地點、切、刻、劃……加起來才拳頭大小的樹脂粘土經過整整1個小時后,頭戴帽子的蛇腦袋終於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詹躍手中。

“整個制作過程中最耗時的肯定就是它的頭部了,我一般都會把這個步驟放在最前面,你看,我給它‘戴’上了虎頭帽,這樣看起來就更加喜慶、可愛、乖巧了!現在把犄角粘上去,就相當於完成整個作品的三分之二了!”

接下來,便是完成最后的蛇身部分了,兩塊粘土團,幾經揉捏,成為長長的尾巴盤繞在竹簽上。

詹躍正在制作生肖蛇。潘婭 攝

詹躍正在制作生肖蛇。潘婭攝

“不行,這尾巴太瘦了,讓它胖乎乎的會更可愛。”詹躍端詳著手中的作品喃喃自語道,說著便扯下粘在竹簽上的“小尾巴”,又重新捏出一條肉乎乎的“胖尾巴”,歷時近2個小時,終於完成了這條生肖蛇的制作。

小伙詹躍,來自綏陽縣大路槽鄉,他所精通的這門手藝喚作“面塑”,俗稱“捏面人”,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18歲的詹躍在酒店跟班學習中接觸到了面塑,因其制作易上手,且很具有觀賞性,這讓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不斷痴迷於面塑制作,由此與面塑結下了不解之緣。工作之余,詹躍用面塑創造場景、講述故事,也用面塑為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送上自己獨特的祝福。

“金蛇獻瑞蛇年到,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事事如意,笑口常開!”詹躍手捧著剛剛制作出來的生肖蛇開心地說。

詹躍正在制作生肖蛇。潘婭 攝

詹躍正在制作生肖蛇。潘婭攝

在詹躍的工作室裡,各類取材於神話、戲劇、民間故事等的傳奇人物和花鳥山水、卡通動漫作品擺放得滿滿當當,色彩艷麗、活靈活現的形象散發著中國傳統藝術的神奇和魅力。接觸面塑近20年的詹躍每當有新想法涌入腦海的時候,他都會迫不及待地想要付諸實踐。

“做這個的話就是想到什麼就去把它做出來,比如像這些小東西,我想到了就去結合現在人喜歡的,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讓越來越多的人去了解它、喜歡它。”詹躍指著自己制作的一個旋轉小擺件說。

詹躍制作的作品 。潘婭 攝.

詹躍制作的作品。潘婭攝

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成了詹躍施展技藝的一方天地,他在這裡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專注於每一件作品的精心雕塑。近年來,詹躍不斷嘗試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當地旅游相結合,注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創作出了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他所制作的面塑作品栩栩如生,每一處細節都訴說著面塑工藝的精湛與奧妙,也讓古老的面塑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出更為絢爛的光彩。如今,面塑對於詹躍來說既是一個愛好,也是一份責任。

“做非遺面塑的話,需要我們靜下心坐下來,去學習、去專研、去琢磨,特別是我們年輕人,一定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接過來,更好地傳承下去。”詹躍堅定地說。(李前勇、潘婭)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