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共享文化成果 共促民族團結

貴州:大力實施民族文化傳承弘揚工程

2025年01月05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23年,貴州“村超”憑借接地氣的辦賽風格、多彩的民族文化、淳朴的鄉俗民風和“快樂足球”的價值理念成為廣袤鄉村“現象級”賽事,獲得海內外廣泛關注。78天的賽程,98場比賽,126場民族文化表演,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與激情澎湃的體育運動有機融合,助力貴州文化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作為多民族聚居省份,貴州素有“文化千島”的美譽。千百年來,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18個民族,在黔貴大地上繁衍生息,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為繁榮多彩貴州特色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凝聚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的強大精神文化力量,貴州提出大力實施紅色文化重點建設、陽明文化轉化運用、民族文化傳承弘揚、屯堡文化等歷史文化研究推廣“四大文化工程”。其中,大力實施民族文化傳承弘揚工程,旨在充分挖掘各民族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講好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故事,助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

古韻織新夢 “文化千島”綻放時代光彩

貴州民族文化絢爛多彩,各民族1400余個傳統節日形成了從農歷正月到臘月都有節慶的文化盛況。近年來,貴州各地創新舉辦苗族鼓藏節、苗族“開秧門”春耕大典、苗族姊妹節萬人盛裝游演、侗寨谷雨節、“摔跤節”及“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動等,以傳統節慶助力文化推廣,彰顯“千節貴州”獨特風景。

為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貴州先后制定《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實施意見》《關於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的實施意見》,出台《貴州省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條例》《貴州省優秀民族文化傳承發展促進條例》等,促進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推動苗族和侗族村寨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被認定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支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從江縣、榕江縣(“黎從榕”)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中國苗·藝術展》亮相2024春夏米蘭時裝周,諸多國際知名品牌先后發布以貴州苗繡為基礎設計的產品,凱裡苗繡集市成熱門打卡點,民族精品與時尚文化相遇,影響力不斷擴大。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不斷深入,文化和科技的全面融合成為大勢所趨。貴州牢牢把握這一機遇,堅持向科技要動能、以科技提質量,以科技打造文旅產品新亮點,優化文旅服務新平台。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加強旅游目的地客流、環境、安全監測預警,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斷升級“一碼游貴州”智慧旅游服務平台,一站式解決游客多方面需求。

非遺繪新篇 文旅融合催生全新業態

貴州是非遺大省,現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99項159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628項1025處、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00余項,縣(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000余項。非遺項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涉及民族戲曲、傳統技藝、民俗服飾等多個領域。

近年來,貴州民族文化屢屢“破題出圈”。西江千戶苗寨、三寶侗寨等民族村寨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詩和遠方”﹔苗族銀飾、水族馬尾繡等文化遺產接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苗繡、蠟染、牙舟陶、苗族泥哨等產品,成為廣受游客歡迎的伴手禮,暢銷海外。

貴州的文旅融合發展,讓新業態不斷涌現。“非遺+品牌”“非遺+景區”“非遺+研學”發展勢頭向好。以“村超”發源地榕江縣為例,民族文化疊加體育賽事的溢出效應顯著,截至2024年10月7日,全縣當年累計接待游客832.5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8.12億元,吸引超3萬人返鄉創業,民宿、酒店、餐飲、種植養殖等產業多點開花。

貴州從政策、規劃、資金、項目等方面入手,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出台《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實施民族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計劃、打造民族文化展演活動、實施貴州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數字化保護項目及貴州民族語言文化數字化保護項目。依托企業、合作社、手工作坊等,建立724所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傳習所,支持162家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基地建設﹔通過深入實施“千百十”民族工藝人才培養計劃、錦繡計劃,持續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推動“指尖技藝”持續轉化為特色經濟,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貴州立足非遺資源優勢,將“指尖技藝”轉化為特色經濟,推動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非遺工坊、非遺體驗空間、非遺研學基地等非遺旅游業態。畢節的彝族漆器、苗族蠟染、苗族刺繡等非遺產品,年銷售額突破億元。持續舉辦品牌活動,做優做強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中國丹寨非遺周、烏江寨非遺嘉年華、“敘·非遺”等系列活動,講好貴州非遺故事,高效盤活多彩民族特色文化。持續加強文旅融合,既為旅游產業注入文化基因,又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有效激發民族特色文化的生命力。

齊心譜新曲 合力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貴州的文化瑰寶,正是其多元民族文化的獨特展現。各族先民以“大雜居、小聚居”的方式共同生活,彼此交織,形成了“相互滲透、難分你我”的和諧共生景象,具有深厚的包容性,共同鑄就了貴州絢爛多彩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寶庫”。

2024年6月10日,首屆全國“班級足球超級聯賽”友誼賽在榕江縣開賽,來自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的上海實驗學校珠峰雪鷹隊與榕江縣青少年“班超”代表隊打響揭幕戰。兩隊小球員互送民族特色紀念品,兩地青少年以球會友,結下深厚情誼。

搭建“班超”體育平台,不僅有助於挖掘培育足球運動后備人才,還將有力推動各族青少年交流互學、增進友誼。通過足球搭台,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是貴州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走深走實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貴州各地潛心挖掘民族文化,做好民族文化傳承及轉化,推動文旅活動成為各族群眾增進“五個認同”的新平台,進一步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9個市(州)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實現全覆蓋﹔探索建設“民族團結食堂”,目前已建成“民族團結食堂”151個﹔在民族地區創新開展國家通用語言和實用技能“雙培”行動、“推普興鄉”行動,培訓國家通用語言和實用技能41萬余人次﹔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建設工程,在城鄉建設、重大活動中融入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持續推進貴州省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系列民族文化品牌活動,爭取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在貴州省舉辦2024年民族團結“村BA”籃球邀請賽和“民體杯”全國龍舟、獨竹漂比賽等活動……

新時代新征程,貴州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持續推動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多彩貴州文化強省,奮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磅礡力量。

數據來源: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5年01月05日 第 07 版)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