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寸土”何以生“寸金”

——探尋南明新型都市工業的發展密碼

2025年01月02日10:44 |
小字號

當前,南明區正搶抓設立貴州南明經濟開發區機遇,把新型工業化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大抓工業、大興工業、大干工業,聚焦工業主導產業,完善產業發展規劃,細化落實“一圖三清單”,動態更新“兩圖兩庫兩池”,構建“一核兩翼”發展空間布局,持續壯大區域發展新動能、新方式、新引擎。

南明區智能制造產業園聯積電子(貴州)有限公司廠房外景

南明區智能制造產業園聯積電子(貴州)有限公司廠房外景。

一張紙積蓄“厚”實力

一張普通A4紙厚度為0.104毫米,而電子紙是一種像紙一樣薄、柔軟的特殊顯示屏幕。這麼薄的電子紙究竟有多大“威力”?筆者走進聯積電子(貴州)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創新發展 低碳減排”,在聯積電子大樓外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語,公司展廳內,許多不同尺寸的電子紙顯示模組正在陳列展示,看上去有紙上印刷的視覺觀感,用手指觸碰薄如紙張。工作人員通過平板電腦發出指令,幾秒鐘后,電子標簽的產品價格、信息等全部實現“一鍵更換”,令人稱奇。

“現在在國內外市場上看到的電子紙產品應用,如貨架標簽、電子閱讀器、電子桌牌、電子胸牌等,有七八成都是我們公司生產的。”該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呂啟宏說,由於這些電子標簽顯示內容時幾乎不耗電,隻有在內容更新時候才耗電,且輕薄、耐用,廣受商家喜愛。

跟隨工作人員的腳步,筆者看到,在全自動化生產車間內,各條生產線馬力全開,經過切割、貼附、光學測試等20余道自動化工序后,一片片電子紙顯示模組便“誕生”。

目前,企業接到的訂單涵蓋韓國、法國、瑞典等國家,國內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通過新增生產線,企業產量快速增長,前三季度產值達2.91億元。“第四季度我們有央企、國企及國際訂單需要生產,所以我們在擴大生產,全力以赴保障訂單,達到產值。”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呂啟宏說。

聯積電子於2022年12月落戶南明,是南明區扎實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如同聯積電子一樣,一個個投資體量大、產業層次高、牽動性強的重點項目,猶如鑲嵌在南明區產業發展圖譜上的明珠,“串起”產業鏈條。

數據顯示,1-11月,南明區完成規上工業產值249.27億元,增加值57.94億元,同比增長4.3%﹔完成工業投資37.86億元,同比增速39.9%。

南明區智能制造產業園外景。

南明區智能制造產業園外景。

一片園區夯實“硬”支撐

11月5日,南明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貴州南明經濟開發區如約而至。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下發《關於同意設立貴州南明經濟開發區的批復》(黔府函〔2024〕205號),“南明經濟開發區”獲批成為省級經濟開發區,讓南明的新型都市工業發展開啟新一輪“蝶變”。

不斷地求“變”,是筆者在南明工業園區從始至終感受到的關鍵詞。這裡的“變”,不僅體現在物理空間上的拓展,更在於園區頂層設計的不斷優化以及產業集群的動態調整。

近年來,南明區大力發展“一主一特”(電子信息制造、生物科技<食藥同源>)產業,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全力推動產業集聚,通過強化科創引領、數字賦能,深入布局新型都市工業新賽道,產業發展加快升級。

比如,南明智能制造產業園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作為“一核兩翼”發展空間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明智能制造產業園是南明區發展工業的主戰場、主陣地,聯積電子、臻芯科技、視揚科技、新智造、中科分子、中鑰生物等鏈主企業、優強企業相繼落地,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水平加速提升,已初步形成電子信息制造業主導產業鏈、生物科技特色產業生態圈。

同時,南明智能制造產業園給人的第一感覺,不僅是一個產業園區,更是一個生活社區——有人才公寓、特色美食、共享電動車,設置了塑膠跑道、籃球場、羽毛球館等休閑娛樂設施,其他各類服務性配套設施也正在持續健全中,“在這裡工作,更是在這裡生活。我們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做好,自然能加大園區吸引力。”園區建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下一步,南明區將加快項目落地進度,推動泰新半導體、泉芯半導體、煜暉科技、貴鳳凰等項目盡快投產,並推動綠源半導體、尚易星通科技等重點項目落地開工,為明年工業發展培育形成新的增長極。

在南明區智能制造產業園內,聯積電子(貴州)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設定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的參數。

在南明區智能制造產業園內,聯積電子(貴州)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設定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的參數。

一張藍圖布局“深”規劃

10月12日,中共南明區委十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南明區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和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明實踐的實施意見》,其中圍繞全面推進新型都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完善健全新型都市工業發展機制,一張張“路線圖”鋪展開來。

健全工業目標謀劃機制。完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運行監測和分析機制,圍繞“抓安全、穩存量、提增量、降成本、拓市場”優化總量指標、結構指標、效益指標體系。

健全工業要素保障機制。健全“地、房、人、電、錢、証、水、路”工業要素保障體系,完善全要素包保調度服務機制﹔加快發展新型工業用地(M0),探索新謀劃工業地塊收儲工作機制﹔探索構建訂單式設計發展以房招商機制,構建標准廠房建設服務機制﹔落實“一站式”服務體系﹔探索推動園區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構建政金企三方聯動機制,著力實施“引金入南”“資源嫁接”“基金撬動”行動,深化財政資金“以撥改投”,推動制造業投資結構優化。

健全工業項目推進機制。落實省、市、區三級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協同共抓機制,強化建設“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張作戰圖、一個專班”機制,健全項目謀劃、招引、開工、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和全流程跟蹤服務機制。

健全工業企業培育機制。分層次、分梯隊建立企業培育機制,助企上規。圍繞龍頭企業、優質企業、新興產業拓展增量,助企上市。深化數實融合、智企互聯,助企上雲。分行業、分階段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助企上榜。深化校企合作、產學研融合,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助企上新。加大綠色制造工藝研發、應用和推廣力度,助企降碳。

健全工業產業發展機制。聚焦“一主一特”持續拓寬產業鏈條、延展產業幅度、形成產業集群。健全主導產業發展工作機制,深耕“芯、件、板、機、器”細分領域,緊盯新型顯示、5G+物聯網、智能終端、封裝測試等重點方向,完善供應鏈、技術鏈、資金鏈配套,打造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產業集群。健全特色產業發展工作機制,依托省級中醫藥綜合服務示范區建設,加快打造以“道地黔藥”為支柱,以制造、科研、檢測為主導,以若干食藥同源產品及服務為延伸的生物科技產業新體系。

健全工業園區提升機制。優化“一核兩翼”工業布局。創建省級經濟開發區﹔探索“管委會+運營公司”模式,深化創新開發區管理制度和服務機制改革。

方向錨定,滿弓緊弦。眼下,正值2024年度目標沖刺的關鍵時期,南明區各工業企業紛紛擰緊發條,鉚足干勁抓生產,開足馬力趕訂單、搶效率,奮力沖刺全年目標,全力以赴打好年度“收官戰”,以實干實績推動全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文/申璐曼 圖/趙鬆)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