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法院:數字賦能審判執行 跑出司法為民“加速度”

“真的太感謝了,網上開庭真的太方便了!我在浙江這邊打工,要回去一趟開陽,來回得花幾大千塊錢,還得耽誤我的上班時間。對於我們來說,網上開庭既省事又省錢。”開陽法院案件當事人楊某說起他的一個網上開庭的案件感嘆道。
訴訟服務可以指尖“一鍵下單”,開庭當事人千裡之外可“雲端相見”,案件信息可“一秒送達。”
近年來,開陽法院以數字賦能審判執行,堅持科技賦能與審判執行工作深度融合,以“應用引領”為指導,以硬件技術的安全保障、維護和有效支持為基礎,以上級法院的部署要求為方向,扎實開展好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相關工作。
開陽法院信息化應用專員羅媛進行信息化應用培訓。
強化組織保障,破解系統專業問題
開陽法院黨組始終把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以院長為組長的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整體推進信息化工作。同時將信息化工作列入單位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年初工作計劃,把信息化工作與審判、執行、辦公、辦案等工作同計劃、同部署、同檢查、同總結,克服了審判、執行、辦公辦案工作與信息化工作“兩張皮”的脫節現象。同時,申請系統運維服務,充實信息化隊伍力量。為及時處理各類系統在運行中出現的問題,保障開陽法院無紙化辦公和辦案系統的穩定運行,升級辦案系統、科技法庭相關系統的駐地運維服務。通過升級駐地運維服務,解決系統專業性問題,增強系統穩定性,提高干警在使用系統過程中的體驗度。同時也能緩解法院信息化力量不足的問題。
強化硬件建設,促進智慧法庭升級
開陽法院在信息化建設上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硬件、軟件的採購。集成科技法庭15間,建設高清安防監控一套、多功能審委會系統一套、視頻會議系統三套、室內外高清全彩大屏三塊、單色屏一塊、智能檔案系統一套。開陽法院進行智慧法庭升級改造及配套銜接等工作,15間科技法庭(含4間鄉鎮法庭)全部升級為智慧法庭,部署集成了兩間互聯網科技法庭,當事人可不用到開陽法院,即可通過手機進行互聯網開庭,極大地方便了當事人。開陽法院在原有科技法庭基礎上優化系統,推進庭審記錄改革庭審模式,對話筒進行角色定義,實現庭審語音同步識別並自動生成筆錄。開陽法院共成立了卷宗掃描中心,購置了6套材料中轉櫃(4個鄉鎮法庭各1套)、20塊簽名板用於收取當事人的材料和無紙化庭審,實現全流程無紙化辦案和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並於2023年年底順利通過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達到國家二級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的要求。
開陽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員向當事人介紹網上閱卷流程。
強化推廣應用,綜合施策提升效益
開陽法院依托信息化、智慧法院建設,積極打造高效優質辦案模式和全流程精細化審判管理模式,審判執行各項核心指標均有明顯提升,其中審限內結案率、平均結案時間等效率指標在全省基層法院中名列前茅。開陽法院數字賦能審判執行,跑出司法為民加速度。
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流程。信息化涉及多部門、多系統,需要各部門密切配合。根據上級法院制定的無紙化辦案流程,調整各部門工作職能,細化通知發布,公文流轉等具體事項,壓緊壓實責任,做好信息化工作。
加強系統培訓,提升業務水平。為保障本院干警學會使用全流程無紙化系統,組織干警定期進行培訓,點對點對干警進行操作指導。讓干警熟悉流程,學會操作,並在辦公辦案過程中形成習慣。以績效考核為抓手,推進辦公辦案現代化。充分發揮績效考核風向標作用,將信息化應用情況納入到年終考核中,並與部門和個人獎金挂鉤。設置信息化應用專員,對信息化應用情況進行周提醒、月通報、月調度。
推行網上辦案,提高辦事效率。從立案到庭審到結案,信息化應用貫穿審判執行全過程。庭審中中錄音錄像轉變系統可將可將實時語音轉變為文字,人工速錄壓力大幅緩解,“智慧賦能碼上辦,雲端立案少跑腿”。開陽法院積極推動網上立案,實現線上+線下雙渠道立案,以全方位、立體化訴訟服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截至目前,開陽法院網上立案5596件,通過送達中心電子送達64820次,送達成功率65.56%,共送達成功42495次。網上立案率96.38%,網上繳費6088次。(圖/文 楊春艷、李厚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