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農業職業學院:厚植耕讀文化底蘊 培育知農愛農人才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高雅藝術進校園,話劇演出《信仰》激發青年學生愛國情﹔紅色文化進校園,《黨建音樂思政課》引導學生樹立報國志﹔非遺進校園,“儺戲”展演培育傳統文化自豪感……
話劇《信仰》在貴州農業職業學院演出。
2024年12月,貴州農業職業學院舉辦第一屆“耕讀文化節”,文化節以“賡續文化血脈 筑牢信仰之基 深悟耕讀文化 譜寫青春華章”為主題,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裡,舉辦高雅藝術、紅色文化、陽明文化、非遺進校園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七場活動,組織引導廣大師生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耕讀文化。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為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全省第二批“雙高校”建設單位和全省唯一一所農業類高職院校,貴州農業職業學院以耕讀文化為軸,以“六重六突”為抓手載體,積極打造思想道德高尚、學術氛圍濃厚、人文底蘊深厚、校園環境幽雅的“耕讀”校園文化,厚植“一懂兩愛”農業職業人才培育的農耕文化情懷。
貴州農業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鄧慶生表示,作為一所以農業為特色的綜合性高職院校,近年來,學院結合辦學特色,深入推動耕讀文化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探索耕讀育人的人才培養創新路徑,切實解決好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這個根本問題,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打造耕讀校園 提升文化育人軟實力
該院設計制定了以麥穗、彩帶、書頁、飛鳥、朝陽為元素、綠色為主色調的校徽,確定了歌詞緊扣農耕主題的校歌《筑夢遠航》﹔建設“紅色文化陣地”和“工匠文化長廊”,把紅色文化教育和“三農”情懷有機結合﹔確定了紅色“夢夢”為“孺子牛”,綠色“和和”為“拓荒牛”,黃色“勤勤”為“老黃牛”的“農三牛”校園吉祥物……漫步貴州農業職業學院校園,以“農”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濃郁。
走進學院各系部,結合專業特色形成的“一系一品”文化品牌各具亮點:畜牧水產系的“萬象‘耕’新 實踐育人”、食品與藥品系的“藥食同源 源遠流長”、農藝工程系的“春華秋實 歲物豐成”、機電城建系的“技巧善工 點燃夢想”、經濟管理系的“農經賦能 黔行天下”、信息工程系的“數字賦能 智慧農業”等文化品牌,形成百花齊放、豐富多彩的文化育人氛圍。
近年來,學院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明確“以農為特、以文化人”的校園文化建設主基調,以“崇尚耕讀 技藝揚志 行貴以恆 匠心逐夢”的校訓精神為引領,圍繞視覺、理念、環境、行為四大識別系統,精心設計校園文化建設整體設計方案,通過“農”文化特色的打造,彰顯農耕文化的深厚底蘊,積極打造“耕讀”文化品牌。
每年,結合耕讀文化和工匠文化特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同樣成為學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新鮮土壤。
在“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教育活動中,開展“國學史園”知識競答,引導師生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創建以農牧文化館為載體的數字微展覽,將農耕文化與網絡育人巧妙結合﹔拍攝“鑄魂潤心”文化育人創新工作案例短視頻,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以紅色文化培育時代新人﹔拍攝“百物匠心”非遺技藝傳承創新視頻微課《非遺之花綻放校園》,組織師生挖掘傳統音樂資源,展示師生非遺創作,引導師生感受非遺魅力、學習非遺技能、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耕讀文化節”中,將優秀校園文化活動進行集中展示,鼓勵引導師生立足實踐,鍛煉創新本領,爭做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創造者、傳播者。
三月學雷鋒、四月寄哀思、五月學勞模、六月獻愛心……據統計,學院每年開展各項育人活動50余場次,基本實現活動育人全覆蓋,不斷突出文化育人實效,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親和力。
近年來,學院在2024年貴州省大中小學“實踐筑夢 強國有我”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中,師生共同拍攝的微電影《理想的接力》獲得短視頻一等獎﹔《開車採茶余味長 農機精耕稻米香——從貴州山鄉變化看中國式現代化》在“七十五載薪火相傳 千秋偉業奮斗有我”——貴州省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中獲一等獎﹔《如何端牢中國飯碗——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在全省教育系統“理論宣傳二人講”評選展示活動中獲一等獎。
挖掘資源優勢 發揮場館育人新途徑
12月18日,貴州農業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鄧慶生走進一站式學生服務中心,與學生進行面對面座談,深入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了及時的解答和指導。
“真讀書,才能有真本領、真擔當。”座談會上,鄧慶生鼓勵學生,選擇了自己喜愛的專業,就要在專業上不斷挖掘和體現自身的價值和貢獻。
如今,“一站式”學生社區已成為集學生思想教育、師生交流、文化活動、生活服務於一體的教育生活園地。
以“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為契機,探索建立“思政指數”,依托輔導員隊伍能力提升大數據賦能平台,整合共享優質培訓資源,完善輔導員能力提升培訓工作。用好高校黨建基礎數據統計分析平台、高校黨建工作聯絡機制信息化平台,持續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建立學生網格化動態管理數字信息平台,精准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和咨詢服務。依托學院圖書館、學生宿舍、體育館、一站式學生服務中心、雙創中心,探索學生組織形式、管理模式、服務機制改革。
近年來,學院將紅色文化和綠色農耕融入思政建設,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活用文化場館空間資源,積極拓寬育人途徑,不斷開拓文化育人新陣地。
依托貴州農業職業學院農牧文化館,深入開展農耕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作為貴州省唯一一個以農牧文化為主題的展館,館內藏品原汁原味地反映了貴州農牧文化風貌,是貴州農牧文化發展過程的縮影。展館以農牧元素為背景,運用圖片、文字、實物、場景再現等表現手段,將畜牧文化、農業文化、農耕風貌、貴州特色等有關貴州農業、農村、農民的各種元素匯集在一起,重點突出貴州農牧文化發展特色。目前,農牧文化館不僅能實現學院內部教育教學需要,還是清鎮市重點研學基地,每年接待校內外師生5000余人次。
同時,學院還以百宜實訓基地為依托,每年開展師生勞動教育實踐3000余人次,讓學生在辛勤勞動中涵養品格、增長才智、提升技能,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
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學院組織師生定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烈士陵園等場所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黨校、團校、學生社團的建設。通過建立完善校史館、思政實踐教學基地(行走的思政課)、耕讀融媒體中心、求是園(紅色文化陣地、工匠文化長廊)、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基地(思政文化長廊、VR教室、思政活動室)、農牧文化館、食用菌工程中心、百宜實訓基地等,切實發揮場館育人功能。
深化改革創新 拓展思政育人新格局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紅色之旅,它以音樂為媒介,讓我們在美的享受中學到了黨史知識,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的英雄氣概和堅定信念。”觀看完《黨建音樂思政課》后,貴州農業職業學院農藝工程系生態2304班學生陳興偉為這樣形式新穎的思政課點贊。
貴州農業職業學院黨建音樂思政課。
作為學校首屆“耕讀文化節”重要活動之一,《黨建音樂思政課》通過“視聽+思政”的形式,把黨的創新理論、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與經典音樂、影視作品相結合,用藝術語言講述奮斗故事、用經典音樂詮釋初心使命。
貴州農業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黨總支書記劉龍勇說,《黨建音樂思政課》巧妙地把音樂、故事和紅色文化結合在一起,這樣的形式上“活”了思政課,學生更容易接受。
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2024年“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期間,貴州農業職業學院組建24支社會實踐活動團隊,322名師生奔赴貴州山鄉,他們紛紛結合專業特長,用實際行動踐行強農興農的青年擔當。
近年來,學院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實習實訓等活動中,創辦形式多樣的“行走課堂”,強化實踐教學的思想性和社會性。深入開展大學生“三下鄉”活動,加強勞動教育,挖掘和編制“資源圖譜”,在重點企業、社區街道、鄉鎮農村建立常態化社會實踐基地,引導學生了解國情社情民情。依托校企合作、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等工作,推動形成政府、社會、學校協同聯動的“實踐育人共同體”。
以“大思政課”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貴州農業職業學院積極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
推進思政課建設與教學改革。扎實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思路創優、師資創優、教材創優、教法創優、機制創優、環境創優,把新媒體新技術引入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統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建設“雙推進”“雙創新”,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大馬克思主義學者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力度,組織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加強集中教育培訓和后續跟蹤培養。切實加強科研引導,鼓勵思政教師積極申報思政專項科研課題,編寫出版理論讀物,推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科研的能力提升及成果轉化。完善專職輔導員職業發展體系,建立職級、職稱“雙線”晉升辦法,持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務工作教師隊伍素質能力和專業水平建設。
深化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建設工作任務,修訂“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建設方案,明確責任體系、總體目標、基本要求、建設舉措、進度安排,建立台賬、逐項推進。以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為主要內容,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
注重教師發展和師德建設。健全教師發展中心運行機制,實施課程思政教師專題培訓計劃,按照“四有”好老師要求,強化教師政治把關、理論學習、培訓輪訓、實踐鍛煉等工作,組織開展宣傳師德典型、深化學術誠信教育,加強教師思想引領。完善教師評聘考核辦法,嚴格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准。
做好先進典型選樹。利用開學典禮、“開學第一課”、畢業典禮、重大活動、重大紀念日、主題黨日等契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開展教書育人楷模、師德標兵、最美輔導員、最美大學生等先進典型宣傳選樹,積極邀請大國工匠、“時代楷模”、技術能手、優秀畢業生等走進校園,面向學院師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貴州農業職業學院。
接下來,學院將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為抓手,深入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以“大思政課”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培養更多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時代新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培養新型人才。(文/蔡珊珊、何登成 圖/貴州農業職業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