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石阡:深入基層零距離 “巾幗紅”擦亮“市監藍”

市場監管工作事關國計民生、情系千家萬戶。石阡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花橋分局處在最前沿的執法一線,直接與廣大小微企業、專業市場和個體工商戶打交道,是市場監管的“前哨站”和“橋頭堡”。
近年來,石阡花橋分局統籌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肩負起新時代賦予市場監管部門的新使命,分局5名干部職工(女職工3人)盡情展擔當,“巾幗紅”在與群眾零距離中擦亮了“市監藍”。
堅守前沿 筑牢防線
石阡花橋分局管轄花橋鎮、石固鄉、坪地場鄉3個鄉鎮,總面積約386平方公裡,共49個村,經營主體3243戶。
面對繁重的監管任務,分局5名工作人員迎難而上,毫不畏懼,採取日常檢查、聯合督查、不定期抽查等工作方式走村串寨,穿梭在轄區大街小巷,用雙腳丈量著轄區的每個角落,默默守護一方平安。
“一面錦旗、一袋包子、兩包茶葉,錦旗上寫著‘秉公執法有溫度、熱忱服務暖民心’”石阡花橋分局收到一份神秘禮物,打開包裹,裡面東西映入眼帘。
經了解,是花橋鎮早餐店負責人王某為表謝意,悄悄地將包裹放在辦公樓門口。原來,王某公婆年老多病,丈夫精神異常,兩個孩子正在上學,作為頂梁柱的她依靠早餐店維持全家生計。不久前,因小孩生病早餐店疏於管理,餐具抽檢不合格被立案處罰,小店面臨關門風險。石阡花橋分局了解情況后“暖心”執法,幫助她在銀行爭取到了優惠貸款,同時指導她規范經營,協助外賣服務,在保障了食品安全的同時又妥善解決了她的實際生活困難。如今,王某的早餐店走出困境,經營正紅火。
花橋分局工作人員上門為殘疾人辦理証照。
群眾給石阡市場監管局花橋分局送上錦旗。
“喂,局長我馬上要手術了,這星期還有一個投訴沒來得及處理,是萬佛村王大娘花1.5萬元購買‘保健床墊’,商家存在夸大宣傳,王大娘要退貨被商家拒絕的……”分局職工李果因突發疾病急需手術,術前還想起這事立馬撥通了分局局長鄭雯的電話,匯報工作情況。接完電話,鄭雯和還在哺乳期的工作人員趙躍決定立即奔赴現場,面對商家的不配合和種種刁難,她們積極發揮女性優勢,耐心聽訴求,輕聲細語解答並調解,以專業的知識和誠懇的態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商家同意退貨退款,王大娘1.5萬元又回到了自己的口袋。
貴州良友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年產干茶100余萬斤、產值11000萬元的成績被評為“貴州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企業因原材料收購資金短缺,加之無抵押物導致融資困難,走訪中花橋分局了解了該情況。經過多次與石阡縣局和金融機構對接協調,最終探索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新模式,結合企業2件專利和54件商標出具了融資方案。2個月后,該公司獲得了貴州銀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2000萬元的貸款支持,當年企業產值同比增長30%。分局幫助企業解決了“融資難”問題的同時,也優化了營商環境,深化了“貴人服務﹒一視銅仁﹒一諾阡金”品牌。
“暖心神秘包裹”“消費維權展巧力”“助企紓困渡難關”類似的故事在石阡花橋分局不時發生。在一線基層與群眾零距離中,石阡花橋分局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加強“三品一特”安全等領域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有效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筑牢防線。
2024年以來,石阡花橋分局累計受理消費投訴舉報68件,調解率達10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2萬元﹔開展經營主體上門服務1830次,助企解難1200余次……她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市場監管的職責與擔當,守護著市場的公平與正義。
與時俱進 創新監管
“有了花橋分局線上線下加持,我們不再擔憂孩子飲食安全了”。花橋小學李明潔媽媽發送的朋友圈動態一經發出,獲得大量點贊。
她口中的“線上線下加持”是指石阡花橋分局在該校學校食堂推行的“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系統,同時不定期開展日常監督檢查。該舉措是分局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不斷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的有力舉措之一。
“有了智慧監管平台,員工穿戴不規范,違規操作行為都會自動抓拍展示在平台上,監管人員可以及時發現和處置市場中的潛在風險,有效提升了監管的精准性和時效性,也緩解了因地域分布廣、路途遙遠等原因造成的監管缺失,實現了管理科學化、智能化、人性化、精細化。”鄭雯說,目前轄區學校、養老院、大型餐飲店等42家都接入了智慧監管平台,實現遠程監管。
每逢農歷趕場日,石阡花橋分局會前往石固鄉、坪地場集中辦理業務,讓商家足不出戶即可方便快捷地辦理証照和備案等相關事項,點對點解決群眾難題、一對一精准入戶解惑,讓“等上門”服務變成“走上門”服務。不少殘疾人的店鋪存在諸多經營困難,分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辦理証照,提供法律法規咨詢,並幫助他們優化店鋪布局和商品陳列,為他們帶去溫暖。
花橋分局工作人員正在檢查商品。
新模式、新方法一直貫穿在石阡花橋分局的工作中。石阡花橋分局建立了鄉、村兩級網格協同管理機制,把轄區劃分成17個監管網格,配備3個片區管理員,19個網格信息員,通過建立“互聯網”+網絡機制,變“人管”為“人網共管”,構建了“分局主管、鄉鎮統籌、村組共治”的工作新局面,打通市場監管的“最后一公裡”。
開展專項整治、發布食品安全“紅黑榜”、推行手機變“砝碼”等創新舉措,督促引導經營主體自律,不斷維護並優化市場平穩、有序、安全,石阡花橋分局一直在路上。目前,已開展專項整治45次,檢查經營主體165家,各類抽檢23批次,查處違法案件28件,發布“紅黑榜”8期,張貼“手機變砝碼標識”3000份,公布計量違法違規典型案例2期,有效淨化了轄區市場環境。
示范引領 服務發展
坪地場素有“黃花菜之鄉”的歷史美譽,已有200余年的種植歷史,但苦於產品標准化程度不高,市場拓寬進度緩慢。
為發展壯大黃花菜產業,石阡花橋分局多次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從生產場所、設備設施布局和工藝流程、人員管理、管理制度等方面提供專業性指導和建議。
花橋分局工作人員正在接待群眾。
石阡花橋分局以全域標准化示范縣創建為契機,積極實施黃花菜產業標准化示范區建設,制定發布了《干制黃花菜》地方標准,化解黃花菜無標難題,黃花菜取得了有機產品認証,獲得全國名特優新產品稱號,目前產業發展較好。
“如今,我們黃花菜種植面積達4800畝,依托黃花菜產業,8個村均實現農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帶動1900余戶村民就近務工,實現了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黃花菜產業正快步向規模化、標准化、市場化、品牌化發展”。坪地場鄉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甘大勝說。
率先在石阡縣市場監管系統開啟“口述即辦”窗口降低申請人辦事成本,貴州省首推智慧化監管基地、貴州省首批“四星市場監管分局”、石阡縣“三八紅旗集體”……石阡花橋分局的創新實踐與示范樣本,不僅提升了轄區內的市場監管水平,還對全局產生了深遠影響。石阡縣市場監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兩項工作被省政府表彰。其成功經驗被廣泛傳播和借鑒,吸引了省內外市場監管局前來學習參觀,以提供有益參考和啟示。
石阡市場監管局花橋分局組織開會。
“在石阡花橋分局的帶動下,目前全縣7個基層分局在軟件、硬件上均得到了明顯變化,‘兩化’建設有了質的提升,7個分局中6個分局獲評全省‘四星市場監督分局’,星級創建數量位居貴州省第一,佔全省1/8。石阡縣同步推進機關和分局的兩化建設工作也被銅仁市大力推廣。”石阡縣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燁說。
立志高遠腳踏實地。未來,石阡花橋分局將緊扣全域標准示范縣創建,主動擔當作為,堅定實干步伐,著力提升市場監管治理能力水平,向著創建全國五星市場監督管理分局的目標闊步邁進。(文/代忠國、白雪 圖/陳超、孫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