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古老水書 文化瑰寶

本報記者 陳雋逸
2024年12月26日08: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水族擁有自己的傳統文字,其文字被稱為“水書”。水書是水族先民用類似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記錄下來的,記錄了水族大量關於天文、歷法、氣象、民俗、宗教的內容,是水族人民的“百科全書”,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至今在水族社會生活中仍發揮重要作用。2006年,“水書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水書傳承數千年,目前主要保留在手抄卷本中。由於文字少,水書中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的情況很常見,因此需要專門的水書先生根據水書條目來解釋。水書先生不僅要掌握知識、精通習俗,還有品格要求,以便主持當地相關習俗活動,為族人的婚喪嫁娶等提供指導。

70歲的楊勝昭便是一位水書先生。14歲起,他便開始跟隨長輩學習水書,如今已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楊勝昭介紹,水書習俗分兩部分,一是代代相傳的水書抄本,這是“硬件”﹔二為口傳心授的要義、儀式、祝詞等內容,構成水書的“軟件”。“水書習俗中‘軟件’部分佔了七成。”楊勝昭說。

端節是水族人民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地位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端節依照水書水歷確定,大致在農歷的八月至十月。祭祖是水族端節的重要內容,儀式上,水書先生會念一段詞,祈求祖先保佑子孫。“這部分的內容水書抄本沒有記載,但有固定程序和節奏,不可自行發揮。”在楊勝昭看來,這樣口口相傳的內容是水書習俗中關鍵的部分,但目前正面臨失傳。

“按照我們的習俗,水書‘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2015年,楊勝昭從小學老師崗位退休后,便全身心投入水書的傳承保護工作。他打破舊習,推動水書文化進校園,開設水書學習興趣班,凡是對水書感興趣者,無論性別、年齡、職業,皆可以參加。到目前為止,學員超過100人。

這一舉動也曾遭到一些老水書先生的反對。“學習水書無法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目前水書后繼乏人,如果不創新傳承方式,不久將會失傳。”楊勝昭的疾呼說服了老水書先生們。

楊勝昭也參與當地政府組織的保護利用工作。2022年11月,“貴州省水書文獻”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填補了貴州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申報期間,楊勝昭錄制了水書口傳的內容,朗讀、翻譯水書,助力申報資料完善。

由於水書文字少,水族人民日常講的語言(水話)不能與之一一對應,無法像漢語一樣教學。“為搶救水書,需要一定的資金扶持,將水書用國際音標標注,將口傳內容用漢語翻譯出來,錄成視頻和音頻。”楊勝昭認為,水書“軟件”的“硬件化”,是讓水書得以傳承的重要途徑。

將水書推向世界也是水族人民的一大心願。2014年,在國際編碼標准化組織第六十三次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提交了《中國水書國際編碼提案》。多年來,當地組成的專家組一直在完善申報材料。“如果申報成功,意味著水書將在世界上擁有‘身份証’,水書文字可以在電子介質上傳播到世界各地,我們的文化將傳播得更遠。”楊勝昭說。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4年12月26日 第 13 版)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